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AI技术之光照进“无人家务”梦想

2025-09-17 09:14: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AI技术之光照进“无人家务”梦想

当清晨的阳光唤醒窗帘,音箱便自动播报天气情况;厨房里的烤箱已经根据早餐食材开始预热;与此同时,咖啡机已自动磨好一杯香气四溢的拿铁。这些曾经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已在AI的赋能下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AI技术在“家”的命题上不断探索,人类与家务劳动的关系图谱不断被重塑——“无人家务”的时代已到来!

加速重塑家务场景

近日,达成13万台交付里程碑的海尔Leader懒人三筒洗衣机,堪称AI驱动家电行业创新的标杆案例。谈及这款产品的诞生,海尔洗衣机品牌总经理翁宗元分享了让他印象深刻的用户探访:经过在20多个城市的调研,发现超50%用户有“精致懒”需求,渴望“一机多筒”分区洗护,解决混洗不卫生问题,且要求洗净力强、操作简便。

用户的难题就是海尔的课题,而在AI深度赋能下,海尔懒人三筒洗衣机诞生,实现了从需求洞察到技术迭代的全链路突破:通过智能算法精准捕捉用户痛点,构建多维需求模型;依托机器学习优化三筒结构设计,突破传统空间利用率的瓶颈;借助AI驱动的场景化仿真测试,将产品验证周期大幅缩短。翁宗元介绍,这种在AI加持下形成的“需求—技术—验证”创新闭环,不仅催生出颠覆性的懒人洗衣解决方案,更让整个研发周期缩短了30%。

AI推动家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进化。如今,洗衣机洗净衣物、冰箱保鲜食材等基础功能已成为行业标配,用户需求开始转向“更省心、更精准”的服务。海尔智家超前技术中心主任许升介绍,这种变革本质上是将家务劳动从“人工操作”升级为“系统托管”,通过机器学习持续优化家庭事务处理路径,最终呈现“设备主动服务人”的颠覆性体验。

AI通过智慧无人化场景的联动,重构家庭体验。今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AI技术向家居场景的深度渗透成为核心亮点。通过跨终端的智能物联架构,家电产品已突破单一功能边界,构建起覆盖厨房、阳台、客厅、卧室等全生活空间的协同网络。

展会现场,以海尔为代表的多家头部企业展示的“无感家务”解决方案,标志着家电行业正式进入以空间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为智能家居产业树立了场景化落地的标杆范式。以海尔智慧家庭厨房场景为例:熬粥时临时接电话离开,智能烟机能通过AI视觉实时“看锅”,一旦检测到米粥沸腾,会立刻联动灶具调小火力,杜绝溢锅风险;灶台点火的瞬间烟机开机,烹饪时还能根据地区海拔、公共风道的风压和室内烟雾浓度,自动调节风量,有效防止倒灌。从单点智能到全屋联动,AI正在重塑人与家的关系。

数据模型双轮驱动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特别强调数据供给的重要性——海量、优质、多样的数据,是AI性能跃升的基础。

尤其是在“无人家务”领域,随着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大,数据质量不高、模型受限、技术瓶颈等问题愈加凸显,成为行业亟须突破的难点、堵点。

首先是高质量数据获取问题。以防溢锅功能为例,看似简单的“给灶具装上眼睛”,背后需要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测试工作。许升介绍,仅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海尔投入近50人的专业团队,采购了100多种锅具和300多种锅盖,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构建测试场景。同时还需考虑灶具上锅具放置位置、厨房光线条件以及食材特性等多重变量。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再先进的模型也难以实现精准识别和预警。

其次是模型自主化的实现难题。家庭场景的本地化部署特性对模型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家电产品大多依托家庭场景,算力有限,模型的选择尤为关键。许升提到,不同模型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算力下实现模型自主化,确保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稳定运行。

最后是AI幻觉问题的解决。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种现象被称为AI幻觉。研究显示,部分大模型的幻觉率高达20%,这也反映出解决AI幻觉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家电控制场景中,AI幻觉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例如在灶具控火场景中,如果AI出现幻觉错误判断,本该调小火力时反而加大火力,或不该关火时关闭灶具,会带来安全风险或影响烹饪效果。据悉,目前相关行业主要通过多算法融合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通过多个算法相互校验,当一个算法出现幻觉时,其他算法能够进行纠正。

除此之外,AI视觉技术的突破对“无人家务”的实现也至关重要。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当前,传统家电已经能够替代80%的家务劳动,但剩余20%仍需视觉AI技术的突破。行业正积极推动技术攻关,据悉,海尔已率先在行业内发布“AI之眼”技术,通过赋予家电视觉感知能力,使其真正“看懂”家庭环境、理解用户需求,这也标志着家电行业在视觉A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开放协同创新生态

推动“无人家务”从“试点场景”走向“全面普及”,全行业需协同构建涵盖标准、合作、技术、研用的创新体系,形成“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共建”的良性循环。

在数据采集标准层面,规范先行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当前,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已成为行业共识——从企业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层级化的标准体系正在形成。许升介绍,海尔已牵头将企业内部数据采集规范向团体标准、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推进,同时深度参与国家层面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为数据质量筑牢底线。

开放合作是打破技术壁垒、加速场景落地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人家务”涉及AI算法、控制技术、场景设计等多个领域,单一企业难以覆盖所有环节。如果说真实场景的数据流是训练AI的蛋白质,生态无界共创则是进一步加快产业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持续进化迭代中,实现体验和技术升级。

近年来,行业内“技术+场景”的合作模式逐渐增多:机器人企业在本体研发、算法设计上的积累,与家电企业在场景理解、用户需求上的优势形成互补。企业间的生态融合,不仅能加速产品落地,还能推动行业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共赢”。

紧跟前沿技术脉搏、持续深化创新动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当前,融合视觉、语言与行动能力的VLA多模态大模型,正引领AI与机器人领域迈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新阶段。这一技术突破通过构建“看懂场景—理解需求—精准执行”的智能闭环,为“无人家务”场景提供了从环境识别到任务落地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要打通无人家务的“最后一米”,机器人一定是关键一环。未来,我们将步入一个由机器人主导家务的时代。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所说:“不同的细分场景能够发展出不同垂域的专业机器人,每个家庭都可能拥有N个机器人。”这些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将与其适配的AI家电高效协同,“机器人主导+AI家电协同”的智慧模式将重塑人类的生活。

与技术型初创企业相比,深耕消费端的家电龙头企业依托完整产业链能力与用户需求洞察力,展现出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也将成为推动“无人家务”规模化落地的中流砥柱。

  • 相关阅读
  •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明显提升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

    时间:09-17
  • 国资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保持了稳...

    时间:09-17
  • “十四五”期间9家新央企组建设立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企业的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大力推...

    时间:09-17
  • 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原标题: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采用近80项指标评估全球近140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其中涵盖研发支出、风险资本交易、高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报告显示,瑞士、瑞典...

    时间:09-17
  • 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

    原标题: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制约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投资不足;其次,地缘政治冲突严重拖累本已进展缓慢的转型之路。此外,全球70%的...

    时间:09-17
  • 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

    原标题: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

    时间:09-17
  • 科技金融新命题:银行要变成“好裁缝”

    原标题:科技金融新命题:银行要变成“好裁缝”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医疗”)的医疗大模型正深入分析着上千页医学文献;在北京昌平实验室,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

    时间:09-17
  • 免签“朋友圈”扩容催热入境游市场

    原标题:免签“朋友圈”扩容催热入境游市场9月15日,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签“朋友圈”,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的首日,多地迎来首批免签入境俄罗斯旅客。 签证便利化政策落地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随时开启一场“说走就走”...

    时间:09-17
  • 国家林草局: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 自然保护地在“人与生物圈计划...

    时间:09-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