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给鱼儿“放产假”给捕捞“立规矩” 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家底越来越厚

2025-09-18 09:45: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这几年,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水更清了,鱼更多了,这背后正是国家在努力做好一篇大文章:既要保护好水生生物资源,也要让渔民有生计、让百姓有鱼吃。”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肖放在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我国海域辽阔、水域丰富,拥有水生生物2万多种,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也是食物和渔民生计的重要来源。”肖放表示,在渔业发展上,我国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生产与生态同行”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让水生生物资源家底越来越厚。

以长江十年禁渔为例,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在全流域生态保护托举下,长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渔业部门平衡好水生生物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让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肖放介绍,给鱼儿们“放产假”、给捕捞“立规矩”、给资源“勤补货”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鱼儿们“放产假”。当前,我国实施了覆盖全国所有重点海域和主要江河湖泊的休渔、禁渔制度,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禁止在水生生物繁殖期和洄游期进行捕捞作业,给鱼虾贝藻留下充足的繁衍生息时间,让它们能喘口气、恢复种群。

给捕捞“立规矩”。国家通过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并在试点推行“限额捕捞”等措施,防止过度捕捞,并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给资源“勤补货”。国家每年按照国际惯例,大规模开展增殖放流,去年投放超300亿尾。不仅仅从大自然“取货”,还在主动给大自然“补货”。

给鱼儿“建家园”。国家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在海底给鱼类建造一片片可以安居乐业的人工家园和繁殖栖息地,同时也可以兼顾生态渔业、休闲渔业,让渔业生产和生态修复同步推进。

给濒危物种“强保护”。对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珍贵濒危“国宝”,实施专项拯救行动计划,持续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监管纳入“中国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利用执法船艇、无人机等现代化监管技术,全力保护濒危的国宝和家园。

“经过不懈努力,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在慢慢回升。”肖放介绍,2021年—2024年,长江流域累计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期前增加了36种,长江江豚等濒危动物露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不仅有利于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让我们看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美好景象。这与‘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的‘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高度契合。”肖放说。

  • 相关阅读
  • 业界:文化数字化的核心是价值发现与权益保障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文化的数字传承与市场化的运营“牵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让文化风景,变成增收账本? 近期,四川巴塘县“嘻啵庭院”工作坊,藏族妇女将传统女红技艺转化为时尚文创,其数字文创产品通过...

    时间:09-18
  • 深圳首推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一码”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9月15日,深圳在全国首推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一码”便利化模式。 “一单一包一码”是指“一份退税申请单、一个密封包装袋和一条退税二维码”一一对应。在购物环节,商店使...

    时间:09-18
  • 1至8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3%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17日公布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21085亿元,同比微增0.02%;非税收入27113亿元,同比增长1.5%。分中央和地方看...

    时间:09-18
  • 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援疆医疗守护民生福祉

    走进新疆阿拉尔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兵团阿拉尔医院,宽敞明亮的医院大厅里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是阿拉尔市建成的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是南疆各族群众口中的“生命灯塔”。医院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

    时间:09-18
  • 知识产权护航民营企业“出海”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任妍、焦磊)知识产权作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重要资产,其全球布局与有效保护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的“知识产权助力民...

    时间:09-18
  •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知识产权乘“数”而上

    当下,世界正快速迈入一个由数字驱动、人工智能赋能、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与...

    时间:09-18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支持政策带动扩大服务消费供给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黄盛)“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有效带动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支持更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

    时间:09-18
  • 戈壁滩上好“风”光

    戈壁风起,绿电涌动。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风能资源总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吐鲁番市,就坐落于新疆九大风区的中心地带,享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今年5月,华能在新疆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吐鲁番市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

    时间:09-18
  • “人工智能+”积极因素汇聚 加速实现“高”目标

    拍摄、剪辑:皇甫万里、王晓啸、赵梓稀(实习生) 【观点摘要】 ●“人工智能+”将大幅拓展提升人类认知边界、劳动能力、决策水平,是我们对工具的革命。重塑科学、生产、消费、生活、治理、全球合作的范式,是我们进行革...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