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年来,大众对健康的认知不断加深,“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以“趣!生长”为年度主题的第五届北京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会的分享环节,赫力昂副总裁、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傅悦发布并解读了《2025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称《报告》)。他表示,“高认知、低行动”“重治疗、轻预防”——两大挑战成为当前消费者在健康领域中的痛点。
《报告》显示,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众健康意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然而,“知易行难”这一知行鸿沟仍普遍存在。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68%)的受访者健康认知达到合格标准,显示出良好的健康认知水平。然而,客观的身体状况反馈却不容乐观——仅有约四成的受访者身体状况真正达标。
《报告》还揭示了另一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大众主动健康行为的结构性失衡上。研究结果显示,主动健康主要由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三大代表性行为构成。其中,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主动健康的核心支柱,其影响力相比针对具体疾病的干预措施更具决定性与长期性,是从根本上提升大众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调研结果却表明,当前大众更擅长应对已发生的疾病,而非主动进行前置性的健康管理,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重治疗、轻预防”状态,这无疑为未来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报告》认为,构建主动健康社会需要监管部门、企业与个人的同向发力。
在提升健康认知层面,建议监管部门应重点面向老年人等服务不足群体,联合多部门遏制健康谣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而企业可利用AI技术精准推送权威易懂的健康资讯,并通过职场健康计划等方式,帮助员工破除认知误区。
在营造人际支持环境方面,鼓励个人主动寻找健身“搭子”,通过社交激励培养每周150分钟运动等健康习惯,将健康追求融入日常生活。
在完善外部资源支持上,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应持续完善“15分钟健身圈”等社区基础设施,让优质健康服务触手可及。只有三方协同,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