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北京实践

2025-09-23 09:10: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北京实践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行,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浪潮和科技创新驱动下,激发文化原创力、提升公共文化品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出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京产佳作不断涌现……自2022年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举办以来,北京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积厚成势,朝着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坚定迈进。

科技驱动 培育文化原创力

今年暑期,国家自然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在“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展览上,人形机器人、球形飞行船、巨型弓弩等复原模型亮相,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达·芬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我们首次尝试‘探索看展览’的互动设计。”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士林说,该展览甄选70件动物、植物、古生物和岩石矿物等精美标本,并融入人工智能导览、解密互动、数字文创等环节,使观展体验更具趣味性和科技感。

在首钢园区,昔日的钢铁高炉焕新为科幻乐园,观众带上VR设备,便能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在首创·郎园Station的数字影棚里,《流浪地球》《三体》等国产大片完成拍摄制作,从这里走向世界银幕。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让文化“看得见”,更让产业“强起来”。近年来,北京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并配套出台游戏电竞、演艺、超高清、网络视听等领域支持举措,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协同发展。

企业和园区是最活跃的创新因子。在位于朝阳区的751园区,众多交互式展览带动周边文商旅消费,形成文化新业态集群。

数据印证发展。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合计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

政策创新、企业突破、场景落地,北京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跃升”。

融合聚变 释放消费新潜能

夜幕降临,西城区大吉巷人潮涌动。改造升级后,米其林餐厅、潮流首店与文保建筑交织,机械巨偶、文化展演与市井烟火同频共振。“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我们将商业、文化、休闲消费融为一体,把文化味做到最足。”中海地产大吉巷城市更新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王璞说。

文化要留住记忆,也要创造未来。位于东城区的北京隆福寺二期9月进入开业季,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高天亮说,以文化为主基调,以多元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引入演艺、户外、老字号创新、潮流潮玩等业态,隆福寺在古韵中打造年轻人的潮流聚点。

大吉巷和隆福寺蝶变背后,是北京不断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的努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说,北京已有7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亮马河夜游、首钢园夏日音乐会等正成为撬动文商旅体融合消费的示范新场景。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夜间经济、演艺产业、文化消费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新业态模式,形成“剧场+商圈”“景区+演艺”的创新布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吸引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持续培育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北京涌现了天桥现代演艺群落、三里屯—亮马河国际文化演艺区等85家演艺新空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淑娴说,预计年底将达到100家。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促体,北京正在释放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巨大潜能,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兼容并蓄 搭建平台促交流

“一起拿出手机,拍出你心中的北京范儿吧!”在今年8月25日举办的“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第二季“时尚活力”单元启动仪式上,俄罗斯姑娘梅丽莎凭借作品《北京的美食》荣获奖项。一条条短视频的生动呈现,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与开放。

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全球优秀影人和电影佳作汇聚一堂。北京以电影为媒,展现了中国故事的独特表达,也让世界感受到东方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北京正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搭建起沟通中外的桥梁。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短剧等“京产”内容出海势头强劲;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的原创IP风靡全球,激发年轻受众的情感共鸣。

文化产品的全球传播,也带动“北京礼物”的国际化。非遗文创、数字文博、艺术衍生品走出国门。随着入境游快速升温,北京的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场所成为国际游客的必选项。

交流因科技更便捷,互鉴因文化更深远。以文化塑形象、以交流促认同,北京正加快打造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更加自信地展现新时代大国首都的风采。

  • 相关阅读
  • 数智化赋能制造业转型提速增效

    走进安徽马鞍山市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工、装配车间,一排排显示屏上,生产数据实时跳动,管理人员通过中控平台便可掌握生产进度,统筹生产安排。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精准的数据支持下,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

    时间:09-23
  •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0月16至18日在北京亦庄举行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申佳平)记者今日从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获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0月16—18日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

    时间:09-23
  • 企业办税便利度进一步增强

    原标题:企业办税便利度进一步增强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纳税指标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与上次评估相比,我国企业年度纳税时间压缩了78.2%,位于各国前列,企业办税便利度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税务部门持续推...

    时间:09-23
  • “人工智能+”促全球贸易增长

    原标题:“人工智能+”促全球贸易增长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在正确的政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这一预测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

    时间:09-23
  • 减污降碳提升发展“含绿量”

    原标题:减污降碳提升发展“含绿量”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作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的重要路径。各地立足实际,深入推进减污、降碳、扩绿,探索契合自身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之路,不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

    时间:09-23
  • 保持外贸量增质提好态势

    原标题:保持外贸量增质提好态势保持外贸稳中有进、量增质提态势,更好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推动外贸结构高端化,鼓励“中国服务”出海,提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外贸通过拉动经济增长...

    时间:09-23
  • 全方位保障粮田用水 筑牢大国粮仓水利根基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早稻总产单产实现双增收。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而这离不开坚实的水利保障。 粮食安全...

    时间:09-22
  • “十四五”以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十四五’以来,从原银保监会到金融监管总局,我们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融资主渠...

    时间:09-22
  • “十四五”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十四五’以来,总的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