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5G-A与AI融合加速解锁产业新价值

2025-09-30 14:33: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2024年,“5G-A商用元年”与“AI入端元年”同步开启,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市场驱动的联合作用下,5G-A与AI的深度融合持续走深走实。

目前,我国5G-A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支持5G-A的终端数量超1亿部。同时,融合过程面临需求语言对齐难、标准不统一等挑战。

近日,多位业内嘉宾做客《人民会客厅》,从通信、AI、运营商、设备商等不同视角,共探技术融合的现状、机遇与破局之道。嘉宾们在对话中表示,当前5G-A与AI融合已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在网络建设、技术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催生了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应用,未来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潜力巨大,但仍需产业链各方协同破解技术与生态难题。

突破:多领域显现融合新成果

当前,5G-A与AI的融合已摆脱初期探索“试错期”,在网络建设、运维优化、消费体验、产业协同四大维度形成突破,四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分享了具体成果。

作为融合发展的“根基”,网络建设的规模化推进为AI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给出核心数据,国内5G-A基站数量突破60万个,覆盖300多个城市,30余个城市推出专属服务套餐,“双万兆”能力实现商用,通感一体、智能调度等关键技术落地。“这些基础建设让5G-A从‘技术概念’变成‘可用网络’,为AI应用提供稳定连接支撑。”

在网络运营层面,AI的赋能让效率提升成效显著。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伙伴,在网络全流程嵌入超200种AI应用场景:“故障排查、载波关断等操作实现自动化,10086语音服务全量AI接待;通过AI预测网络业务分布,基站节能效率提升15%以上,江苏徐圩石化基地用5G-A+AI监测管廊,建设成本降低85%。”

消费端是技术融合最贴近民众的“感知窗口”。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用三组数据展现渗透速度:移动终端AI月活用户从1亿级跃升至12亿-13亿级,超PC端规模;AI原生终端出货4亿部,70%新终端支持AI;AI相关网络流量增长近1000倍。“现在人和AI的交谈时间已超过微信沟通,消费端应用从‘尝鲜’走向‘日常’。”杨骅补充说:“AI芯片5G-A手机规模量产,运营商资费从‘流量计费’转向‘差异化速率+服务权益’,能更好匹配细分需求。”

除了基础设施与运营层面的成果,AI应用落地的痛点也在5G-A的支撑下逐步破解。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刘航欣表示:“用户觉得‘AI不够智能’,核心是‘决策上下文不足’,而5G-A能实时传输多模态数据,让AI获得完整决策依据。比如家庭机器人通过5G-A传回环境状态,可动态调整动作避障,而非机械执行预设程序。”

场景:多领域孕育融合新潜力

随着5G-A“连接能力”与AI“智能能力”的双向赋能,从工业生产到家庭生活,从交通出行到医疗服务,多领域的场景落地案例不断涌现。

工业领域是5G-A与AI重塑生产模式的核心“战场”,也是当前落地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杨骅以联通-格力“黑灯工厂”为例:“8万平方米厂区内,5G-A连接全流程设备,AI优化流程,生产效率提升86%,缺陷率控在万分之一以下。”

在消费与家庭场景中,融合技术让“智能交互”更贴近自然需求,逐步改变生活方式。曹明以智能玩具创新应用为例表示:“现在不少玩具厂商推出内置AI的产品,这类玩具能与儿童对话交流、引导学习。”曹明介绍,AI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刘航欣则聚焦多终端适配的实际需求,补充了技术落地的关键细节:“未来家庭机器人形态各异,5G-A可当‘翻译官’,将AI‘避障’指令转化为不同机器人的执行数据,确保精准操作。”

此外,交通、医疗等行业也正借助5G-A与AI的融合,分别向“车路协同”新阶段迈进、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提供新路径。杨骅举例:“藏区远程医疗系统靠5G-A传数据、AI辅助诊断,缓解资源不均。中国移动与药企合作的AI质检方案,还让中药生产效率提升23.47%。”刘航欣则表示,“未来‘AI医生+远程机器人’可服务基层,但需5G-A优化‘算力卸载’,延长机器人续航至1小时以上。”

破局:多维度探索融合新路径

尽管5G-A与AI的融合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仍需跨越需求差异化、技术不同步、生态不开放等多重挑战。

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首要难题。刘光毅坦言:“远程机器人需200Mbps上行,智能表计仅需低带宽,需三方共定需求标准。”曹明提出“Agentic over NR”共识:“明确人机交互时延400-650毫秒,上行带宽增速3倍于下行,推动端管云协同。”刘航欣认为:“需制定AI数据交互标准,解决工业、医疗数据格式不兼容问题。”

网络适配能力不足是另一大核心挑战。刘光毅介绍了企业实践:“中国移动通过700兆、2.6G等多频段协同提升能力,构建‘需求-感知-调度’体系,优先保障机器人作业的低时延。”杨骅表示:“网络需内嵌AI引擎,华为AgenticRAN方案已实现效率提升30%,中国电信的智算单板还将故障响应缩至秒级。”

生态开放是保障融合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刘光毅表示,“中小企业缺乏网络调用渠道,建议建开放平台,让开发者直接使用低时延等能力。”杨骅提出:“要‘需求牵引’技术,工业需高可靠就优化抗干扰,医疗需隐私就嵌入AI加密。”

刘航欣介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正联合运营商测试‘远程机器人遥操’‘无人区巡逻机器人’等场景,希望通过技术迭代和生态协作,让AI真正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每个人都能触手可及的服务。”

曹明则分享了华为的未来规划:“将围绕‘1+5+X’的方向推进生态建设,‘1’即推动AoNR产业共识落地,‘5’是聚焦人、家庭、交通、行业、物五大典型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X’则是与产业链伙伴共建AI应用生态,开发学习、康养、办公等领域的智能应用。”(实习生刘思彤对本文亦有贡献)

  • 相关阅读
  • 更规范更专业 平台赋能直播机构健康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王绍绍)“当前,广大直播机构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播、艺术展示与文旅融合的中坚力量,正肩负起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责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在近日召开的2025抖音直播机构大...

    时间:09-30
  • 聚焦品质提升 业界多举措促进土鸡产业消费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当前,中华土鸡产业既面临多方面挑战,也存在着发展机遇。面对市场的新变化,行业需重视年轻消费者的新需求,积极应对。”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华土鸡长城夜宴暨中华土鸡...

    时间:09-30
  • 下沉市场需求释放 撬动文化消费新引擎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这与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志凯在近日举办的“新浪新闻・热浪之夜”活动上表示。 从良渚古城的文...

    时间:09-30
  • 突破3.6万亿元!我国研发经费总量稳定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科技日报 图文编辑:杨曦...

    时间:09-30
  •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杨曦)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时间:09-30
  • 业界:绿色低碳技术擦亮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名片

    参观者正在中国馆内了解绿色建筑特色。 受访者供图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办展半年以来,中国馆凭借绿色低碳技术成为展会上靓丽的“中国名片”。 在日前中国馆举办的...

    时间:09-30
  • 数字技术与贸易深度融合

    原标题:数字技术与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通过拓展贸易边界、创新贸易模式、赋能贸易主体,正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的战略...

    时间:09-30
  •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原标题: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本报北京9月29日讯(记者顾阳)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举行例行发布会,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人工智能+”行动、“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话题进行了回应。...

    时间:09-30
  • 多地护航节前消费 保供稳价暖民生

    原标题:多地护航节前消费 保供稳价暖民生  本报记者 张芗逸   见习记者 何成浩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9月27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京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走访时注意到,各类蔬菜、水果、肉类等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