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央企强化共性技术研究 夯实产业“技术底座”

2025-10-03 11:13: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科技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科技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为掌握更多的产业底层技术和根技术,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今年以来,8家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先后组建了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推进会明确,要聚焦“共性技术供给、引领行业发展”定位,强化“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功能,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机制政策,着力提升国家战略支撑、创新体系组织、共性技术供给、新兴产业培育“四个能力”,加快把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李兴钢日前在建设科技共性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表示,住宅在建设科技共性技术研究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住宅的发展面临人民居住品质要求提升、人口结构变革、低碳能源转型和新技术研究应用等挑战,同时也迎来诸多发展契机,尤其是以产业化引领行业转型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基于多维场景设计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家战略布局指引,重点关注多种生活场景的设计与实现、全链条协同的标准体系、全过程工程数据贯通的软件平台、新型能源模式转型、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建造体系等路径。要通过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使住宅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对于建设科技共性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表示,要开展建筑设计、施工与安装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强制性国标和行标的科技水平;加强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施工和安装技术成套装备的研发与创新;聚焦工厂化、模块化、机械化、智能化,“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将设计、施工、安装、新材料、新产品等技术集成于每一个新建和城市更新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科技共性技术研究院,要构建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以及极宏观、极微观、极端条件、极综合交叉‘三化四极’技术图谱,与行业学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一批重大成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建科董事长孙英说。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发挥市场和技术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衔接,打通从科技攻关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卡点堵点,提高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匹配度,推动构建“创新—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 相关阅读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全系统试运行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住杜燕飞)据三峡集团发布消息,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2日进入全系统试运行,标志着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单塔单机”传统范...

    时间:10-03
  • 国庆假期首日 长沙车展人气旺

    原标题:国庆假期首日 长沙车展人气旺   这是10月1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拍摄的2025长沙市汽车促消费活动现场。   10月1日,2025长沙市汽车促消费活动暨芒果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本次汽车促消...

    时间:10-02
  • 各地迎客流高峰 假期首日预计超3.3亿人次出行

    “今天是祖国的生日,诚邀各位旅客与我们一起唱响《歌唱祖国》,向祖国致以祝福。”10月1日,在天津开往北京南的C2218次列车上,乘务人员手持小国旗向旅客发出邀请,熟悉的旋律在车厢内奏响,瞬间点燃了全车旅客的爱国热忱。 10...

    时间:10-02
  • 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原标题: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于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具有较好基...

    时间:10-02
  • 工业智能体,塑造制造业新范式

    原标题:工业智能体,塑造制造业新范式近来,人形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的关注焦点。然而,它们能走向轰鸣的车间,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实干家”吗?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需要更可靠、操作更精准的机器人。当前,一场围绕“工业智能体”...

    时间:10-02
  •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

    原标题: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科学随笔·我见AI】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工业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正从单点技术适配的探索阶段,迈向深度融合产线、提升效率与质...

    时间:10-02
  • 节气里的科技之美

    原标题:节气里的科技之美【科学·近距离】 2025年9月23日2时19分04秒,秋分。 说起秋分,就想到农谚。但农事都无需精确到秒。秋分不只是农事指南,更体现着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及测量技术的辉煌,隐含着一个建立于宏大宇宙观...

    时间:10-02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精准“落座”

    原标题: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精准“落座”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

    时间:10-02
  • “原子磁铁”让贵金属利用率逼近理论极限

    原标题:“原子磁铁”让贵金属利用率逼近理论极限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在工业催化领域,贵金属是驱动化学反应的“魔法师”。其极佳的催化活性使得每一个贵金属原子都价值千金。近日,中国新能源化工团队提出“原子磁铁”...

    时间:10-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