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显著

2025-10-12 08:23:00

来源:光明日报

在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目前,“风雷”“风清”“风顺”“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洋气象导航、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等一批创新技术成果涌现。

其中,风云卫星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观测资料,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介绍,访问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在“十四五”时期增长107%,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注册国家达到37个——“这37个国家,一旦哪个国家有紧急需求,我们会为其进行紧急的、定点的观测,服务请求增长了266%”。

“十四五”期间,气象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哪些突破进展?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说:“‘十四五’时期,我们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数值预报技术体系,预报准确率稳定提升,数值预报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已从7.9天提升到8.1天,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7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该方案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共鸣。“‘妈祖(MAZU)’方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从全球气象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重要议程的贡献者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与大国风范。”陈振林表示。

气象预报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制作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工作闭环。“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农业是与天气气候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之一,气象服务如何助力农业生产“知天而作”?“在减损方面,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提示,不断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的气象风险预警监测系统。”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减灾服务司司长王亚伟进一步介绍,“我们还提升种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大豆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气象服务,提升农业的气候韧性和风险转移能力。”

在交通保障领域,针对低空经济的旺盛需求,气象部门加快低空经济气象服务科技创新,为低空经济多种场景提供精细风场、能见度等气象服务,保障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安全运行。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试点工作。“比如,上海打造‘陆家嘴一江两岸’泛在感知气象观测网;成都和南昌率先建立低空气象台和通航气象服务保障中心,为低空安全飞行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粤港澳气象创新研究院构建了‘产学研用’体系,深度融入地方政府低空经济发展。”王亚伟举例道。

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

“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为公众提供了哪些升级的气象服务?“天气预报的内容从天气现象、温度、风等简单的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生活参考等,覆盖了衣食住行健游购娱学康等不同的场景,生活气象服务指数也增至70余种。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数字气象服务系统融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安全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金荣花说。

发布会上,陈振林给出以下一串数据:“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气象预报服务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相关部门、行业高质量发展。”陈振林介绍。

“十四五”期间,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气象数字底座日益牢固。据悉,气象部门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的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1个行业近130万用户,还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

王亚伟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气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应对、智慧农业服务等应用需求,拓展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不断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记者 崔兴毅)

  • 相关阅读
  • 内蒙古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制备牛羊

    10月7日,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李光鹏团队与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制备牛羊,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反刍动物单倍体育种策略,育...

    时间:10-12
  • “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组网卫星数量扩增至141颗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江苏地质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江苏地质号”卫星为“吉星”宽幅0...

    时间:10-12
  • 上海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若干措施

    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了《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措施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

    时间:10-12
  •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发送旅客2.13亿人次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圆满收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37亿吨,呈现客货运输两旺...

    时间:10-12
  • 七部门发文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方案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

    时间:10-12
  • 安居惠民生 转型促发展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过去五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