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在内地出版后广受各界瞩目,长居畅销书排行榜。随着这本书的热卖,吴思发明的“潜规则”一词也广泛地流传在各行各业,而这种观念更成为解读中国历史,了解华人社会文化面貌的一把钥匙。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
作者:程青松、黄鸥
出版时间:2002年5月
推荐人:编剧、影评人程青松
正如书中所写,这本书使电影书写成为了一种立场。
这是一部关注中国独立电影人创作的书。章明、王小帅、姜文、张元、王超这些导演当年的种种实验和实践,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他们中的很多人当时已经拍了一些作品,但并没能公开放映,这也使得这本书显得更加珍贵,因为喜欢他们电影的影迷如果想了解他们最初的创作和走上电影道路的历程,这本书无疑将是不二之选。读读十几年前他们的思索、言语,看看现在的影坛,现实的镜头在渐隐渐显间切换着。
程青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变化。他认为,这本书是跟电影有关的,它感性地讲述着当代中国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可更多的内容是电影之外的。所以,这本书只是一个面对世界的态度或者方式,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他表示,在这些不容忽视的电影里,你能听到我的呼吸,看到人的面孔。有了这些就足够了。那些在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嘘、欢笑,感动和痛楚,就让大家以这样的方式聚集在这里。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杨德友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推荐人:艺术批评家朱其
本书的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期最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欧洲和俄国文史哲各个领域。“基督教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他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尤其通过剖析人物的灵魂、精神过程来表现和叙述他的宗教哲学思想。
这部写于1900年到1902年的两卷本长篇作品《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证。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哲学意义。
《锦灰堆》
作者:王世襄
出版时间:2000年1月
推荐人:作家刘一达
书中收集了王世襄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共计105篇,共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其涉及面之广,在个人的自选集类书籍中极为罕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兴趣之博杂、积累之用心。第三卷选收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由他和夫人袁荃猷手书影印。
本书既可以作为收藏发烧友的手册,又可使普通读者增长见闻,或做别致的艺术品来“把玩”。
刘一达说:“王世襄号称‘第一大玩家’,在文物鉴赏方面的潇洒与精道令人叫绝。”本书在半年内重印四次。这是一部大俗大雅的奇书。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书中无不娓娓道来。全书记琐闻于雅玩之外,杂中见博,博中见雅,而尤多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