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2016-01-29 14:16:25

来源:新华悦读

  郭冠英先生曾撰文透露,一位国民党高层人士说:“张学良死在外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耻辱。”“我们没有把中国的事办好,弄得张学良不能回去(回大陆)。是我们拖着他,也拖着千千万万‘政府’来台老兵。我认为他最好死在大陆,次者也应死在台湾。” (注:郭冠英:《张学良死在外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耻辱》。)

  这两条辫子恐怕要被永远抓下去了。第一条辫子永远也洗不净,东北确实在他手里丢的。第二条则是千古遗憾。

 

  两个关键的女人:一个是“情感鸳鸯”,一个是“生命护卫者”

  张学良之所以能活到101岁,有两个女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陪伴他走了72年人生的“情感鸳鸯”赵一荻。赵一荻以和家人断绝关系的代价于1928年只身投奔张学良,西安事变后,又放弃人间的一切,包括母子亲情,陪伴张学良软禁。牧师在悼词中说,这有如《圣经》里童女怀孕一样,是个不可能的使命。然而她去做了,而且做得那么真诚,那么让世人皆惊,那么流传青史。她这样做不为别的,纯粹是为了爱。这爱比《人间四月天》更专、更纯、更久远!

  没有赵一荻的相知相伴,张学良可能活不到百年,他的百年孤独可能更孤更独更苦。张学良自己也向媒体直言,他能长寿,与夫人相伴,菜烧得好,照顾细心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常说欠夫人太多。(注:寇维勇、程川康:《张学良:我从不辩,一切毁誉由人》,台湾《联合报》1991年3月1日。)

  另一位是宋美龄,他生命的“护卫者”。

  “五卅惨案”发生后,1925年6月11日,张学良率军“奉命调查沪案真相” (注:天津《大公报》1925年6月14日。)。他在上海停留时间不长,不到两周,却认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这就是宋美龄。两人一见倾心,约会数次,互为对方出众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张学良称她“绝顶聪明”;宋美龄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