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2016-01-29 14:16:25

来源:新华悦读

  “没有枪杆子,就掌握不住印把子。” (注:王翔瞵:《奉郭战争见闻琐记》。)张作霖靠枪杆子打天下,自然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张学良19岁那年,张作霖为培养中下级军官,以从基础上加强奉军的实力,重新开办荒废多年的东北讲武堂。为了使自己的继承人日后顺利接班,他让原本想穿白大褂的张学良披上了绿军装。在讲武堂,张学良结识了对他日后产生的影响仅次于他父亲的郭松龄。

  “军阀自身也需要革命。”

  郭松龄,比张学良长8岁。22岁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毕业后被派到奉天中路巡防营朱庆澜部任哨长,次年随朱入蜀。在川期间,曾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1911年升任管带,旋即加入同盟会。同年回奉天。民国初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时,朱庆澜由黑龙江调任广东省长,郭应邀赴广州,被任为驻粤滇军讲武堂教官。曾面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军人每为军阀利用,造成特殊势力,实为共和之障碍,故其自身亦须革命。” (注:郭松龄简历见任松、武育文:《郭松龄》。)1918年,郭松龄返奉,先任督军署参谋,东北讲武堂重开,被聘为战术教官。郭松龄是个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爱国军人,对张作霖不断对关内用兵,不以为然。郭松龄认为:“欲谋东三省之根本改造,非先推倒恶军阀不可,余拟回奉,投身奉天军阀巢穴,谋取兵权,潜蓄势力,以图根本改造。” (注:李坚白:《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郭松龄事略》,自刊稿,第4—5页。)

  在讲武堂,郭松龄见张学良聪明进取,是棵好苗子,遂常向他宣传“练精兵,御外侮”等爱国思想,并传授数学、物理等炮兵所需要的知识。郭性格沉稳寡言,不事应酬,待人谦和,谙于军事,常着士兵服装在练兵场上身先士卒,深受张学良称许。张学良虽然年轻,却知人善任,视郭为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两人迅速发展成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

  张作霖升任蒙疆经略使后,为征蒙所需,奉军扩编为十个旅,张学良的卫队旅改编为奉天陆军混成第三旅,郭松龄因吉林剿匪有功,被提升为奉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三、八两旅组成联合司令部,合署办公。此后,两人经常睡一铺炕,在一间屋办公,张学良放手让郭松龄整训部队,凡行政管理、训练、人事任免都由郭松龄负责。张学良常对人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他自己只是注意调整郭与张作霖之间关系。共同指挥,共同作战,直到郭松龄反奉。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