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贾平凹》系列连载
也来“吃”一回贾平凹(一)
http://www.slrbs.com  2015-05-15 10:36:04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贾平凹在长篇小说《废都》后记中,叙述了他写这部书稿的经过:“在九二年最热的天气里”,“逃离到了耀县”,“同另一位搞戏剧的老景”,来到“耀县锦阳川桃曲坡水库”,“呆过了整整一个月”,“完成了三十万字的草稿”。后来“带着未完稿又开始了时间更长更久的流亡写作”,“我先是投奔了户县李连成的家”,“被安排在计生委楼上的一间空房子里”,“住过了二十余天,大荔县一位朋友来看我,硬要我到他家去住,说他新置了一院新宅,有好几间空余的房子。于是连成亲自开车送我去了渭北的一个叫邓庄的村庄,我又在那里住了二十天”。

  贾平凹对在大荔县邓庄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这位朋友姓马,也是一位作家”,“我所住的是他家二楼上的一间小房。白日里,他在楼下看书写文章,或者逗弄他一岁的孩子;我在楼上关门写作,我们谁也不理谁。只有到了晚上,两人在一处走六盘象棋。我们的棋艺都很臭,但我们下得认真,从来没有悔过子儿。渭北的天气比户县还要冷,他家的楼房又在村头,后墙之外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房子里虽然有煤火炉,我依然得借穿了他的一件羊皮背心,又买了一条棉裤,穿得臃臃肿肿。我个子原本不高,几乎成了一个圆球,每次下那陡陡的楼梯就想到如果一脚不慎滚下去,一定会骨碌碌直滚到院门口去的。邓庄距县城五里多路,老马每日骑车进城去采买肉呀菜呀粉条呀什么的。他不在,他的媳妇抱了孩子也在村中串门去了”。“二十天里,我烧掉了他家好大一堆煤块,每顿的饭里都有豆腐,以致卖豆腐的小贩每日数次在大门外吆喝。”

  贾平凹“所带的稿纸用完了最后的一张”时,“又返回到了户县,住在了先前住过的房间里”。“这时已经月满,年也将尽,‘五豆’、‘腊八’、二十三,县城里的人多起来,忙忙碌碌筹办年货。我也抓紧着我的工作,每日无论如何不能少于七千字的速度”,“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我终于写完了全书的最后一个字。”

  贾平凹在这里所说的大荔县姓马的朋友就是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之间有着并非一般朋友的特殊友情,2009年7月我六十岁生日之际,贾平凹送给我一幅他写的毛笔字,上边四个大字“正义正气”,算是他对我人生道德行为的一个评价。

  2009年7月,贾平凹为健涛贺寿写的字

  多年以来,随着贾平凹名气越来越大,围绕贾平凹舞文弄墨者数不胜数,道听途说或者一知半解,便可挤兑出偌大一篇文章或一部书来。这些文章和书籍以纪实的名义,披露贾平凹一些工作和生活细节,作者与贾平凹亲近和友好的情节不可避免地夹杂其中。在文章、著作发表和出版后,作者不仅借着贾平凹出了点小名,而且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是,人们便把这些人形象地斥之为“吃”贾平凹者。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但是还远没有达到神得不得了的地步。在现、当代文学领域,贾平凹亦非独占鳌头者。窥视贾平凹文学创作上成功的奥秘,是广大读者的精神需要,关键是应当关注什么。一些人之所以被斥之为“吃”者,是因为他们不是从读者深刻了解贾平凹的愿望出发,而是为着自己的某种利益,不顾及读者的感受,为“吃”而吃,让人反感!

收藏文章
 1/8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刘 延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