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持续低迷。5月10日,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4月重点房企的拿地热情骤降,包括万科[简介最新动态]、保利[简介最新动态]、远洋[简介最新动态]、绿城等15家大型房企在内,4月公开市场拿地花费仅约57亿,环比下滑66%,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一季度及4月份,北京、深圳等地,已有多幅土地流拍或底价成交。
按照万科的观点,地价预示着房企对后市房价的判断,目前房企拿地越来越谨慎,即是对后市房价不乐观。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万科从一季度开始就准备伺机拿地,但从目前来看,地价还未调整到位。4月万科未在公开市场拿地,仅通过收购获取一幅土地。
从2008年的经验看,土地流拍、地价下行是楼市价格下跌的先兆。4月份至5月第一周,各地楼市成交继续胶着,业界预计,房价持续下跌趋势已经形成。
从热点城市来看,年初以来土地市场即陷入冷清状态。
前4月土地流拍频现
土地市场已陷入冷清。
5月10日,中房信·克而瑞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内15家房企通过招拍挂方式新增土地总建筑面积约260.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环比下滑66%;成交土地总价约56.88亿元,同比下降70%,环比下滑59%,创2010年以来拿地总量和成交总价的最低记录。
从热点城市来看,年初以来土地市场即陷入冷清状态。统计显示,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土地市场成交面积、出让金总额、平均楼面价,均大幅下降。4月20日,北京顺义区两幅土地流拍,其中一幅于5月9日调低底价后出让。
北京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称,北京近两月住宅用地停售后的首度开闸,并没有赢得开发商的追捧,主要原因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
中房信分析师高岗亦表示,2011年前4个月,15家房企拿地总量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未来市场走势并不明朗,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银根紧缩、销售回款速度放慢,企业资金压力大增。
据多家房企一季度报告披露,资金链整体趋紧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不少开发商扎堆信托、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而融资成本,尤其是中小开发商的成本已经大幅上升。
“浙江、广东民间借贷月息高达6%-15%(相当于年息120%左右),郑州、石家庄,也达6%-8%。”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称,央企、大企业情况好点,部分资金紧张的中小房企则想靠此方式解决燃眉之急。
流拍背后的房价下行预期
土地成交大跌,房屋成交阴跌,价格总体僵持,库存快速增加,融资环境恶化等,都在酝酿着大的变化。
“近两个月中国楼市的形势十几年来罕见,与2006、2008年皆不同。”杨红旭称,土地成交大跌,房屋成交阴跌,价格总体僵持,库存快速增加,融资环境恶化等,都在酝酿着大的变化。
当前的地价是否到了一个拐点?从万科等公司的动作来看,他们尚处于观望之中。
“开发商一般是根据未来房价的预期来倒推地价,”万科董秘谭华杰曾对本报记者分析了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目前开发商拿地意愿很低,说明大家对后市房价的看法趋向悲观。
“相对来讲,房价对地价影响是强作用,地价对房价是弱作用,”谭华杰说,在房价上涨的周期,地价几乎对房价没有影响。但当房价处于下跌周期时,地价往往构成房价下跌的极限和因素。房价下跌时,地价会比较低,这有助于开发商降价,因为这个时候买“面粉”是合适的,开发商愿意亏本卖“面包”然后去买“面粉”,实际上也并不亏。
北京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房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数年土地市场与房价的联动显示,地价出现明显的下跌,是房价开始下降的先兆。但该人士认为,地价的拐点尚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