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衍奎认为,苏宁涉足地产领域,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建店面的模式,降低扩张门店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另一方面也是整体大趋势下,基于当前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业态环境的打通需要。
在一位零售业分析师看来,以往传统零售企业主要依靠终端网点创造竞争力,而如今则应该尝试通过为生产、采购、仓储、物流、服务等全链条创造更高客户价值,降低各个环节成本,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既可以通过其沉淀资金支援地产开发,又可以借助商业地产开发,来应对优质网点租金价格上涨的压力,为进一步扩张家电卖场提供安全保障,而且通过投资地产,也能够赚取更高的利润。”公衍奎说。
2012年上半年,国美电器净亏损5.01亿元,是其上市8年多来首次出现亏损;而苏宁电器2013年半年报则显示,公司净利润7.3亿元,同比下滑58.24%。
德勤中国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龙永雄指出,由于受到多种成本攀升和电商冲击的多重压力,目前中国零售行业正处于低迷的不景气状态,零售企业必须以更多创新的模式和多业态的布局主动寻求转型。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国美、苏宁所建立的“零售+地产”模式,已非简单的后者服务于前者、前者借力于后者这么简单。“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传统零售商已纷纷开始转型,或者转型做电子商务,实行线上线下的互动,或者通过向上游产业发展,掌握其核心资源,通过综合运营深度挖掘渠道价值”。
“一些大的家电厂商以及大的电商,早已实现了这种线下线上的商业互通,而地产只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物理载体。”宋延庆指出,目前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以及海尔集团的产业地产战略无不如此。
“对于传统零售商而言,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两者会互相映衬,一个走重资产路线,一个走轻资产路线,未来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上述金融业人士分析。
风险疑云
尽管步子已经迈得很大,但对具体模式和未来运营方面,鹏润高层们似乎没有想得那么明白。
“物流地产到底应该如何运营,鹏润目前也没有想好。”前述国美知情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此前负责与其接洽的鹏润物流地产的营销总监和招商[简介 最新动态]经理都已经离职,该项目推进也没有任何进展。
记者随后联系到离职的二人,其都表示鹏润目前“缺乏核心领导人的决策,项目推进太慢,人员流动太频繁,而且公司的文化和环境也很难适应”。
“实际上,如何打造物流仓储,使其成为新的盈利点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衍奎分析,物流地产掣肘于与生俱来的地理位置偏远、人气稀少等因素,如何改变传统物流园的消极形象,选择一种更好的商业模式,对企业至关重要。
另外,物流地产开发中往往需要采用租售结合的方式,即以产权销售解决前期现金流需求,以租赁实现未来长期资产收益。“然而,此种销售物业往往很容易演变为批发市场商铺模式,这对家电零售企业来说并不是最优选择。”公衍奎说。
而苏宁之路也绝非一帆风顺。在门店、电商和地产领域分别向国美、京东和万达[简介 最新动态]发出挑战后,苏宁面对的未来几年数以千亿的巨大投资和三路强敌的环伺,但其现金流和未来盈利前景能否支撑这一宏图霸业引起了业界的纷纭质疑。
“从零售进军地产,从商业运营上来讲,只是多了个物理载体而已,关键要看其整合能力如何,能否带来盈利以及现金流才是核心。”宋延庆认为,在目前商业地产泡沫加剧、物业租售比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做不做地产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拥有实战的运营经验,以及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