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轨管理后,对保障对象来说,公租房可以作为不具备廉租房继续使用者的退出缓冲,廉租房也可成为公租房条件恶化的可靠保障。同时,对保障性住房的统一管理,减少门类和申请限制,也简化了保障对象申请保障房的流程。
而对于政府来说,这样不但降低了房屋管理成本,便于操作。也解决了由于廉租房和公租房房源分开管理,造成配租需求房源与实际房源供应不平衡的问题,能更及时地解决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
>>相关新闻
已有城市停建经适房
今年1月31日,深圳市住建局面向两类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出售1811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宣布这将是深圳提供的最后一批经济适用房。今后,深圳将构建以租为主、租售补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新体系。
今年2月27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称,郑州市已不再受理新的经适房申请,2013年郑州市保障房将实行“三房合一”新模式,即把符合保障条件的廉租房、经适房与公租房对象统一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停止经适房和廉租房的市场供应。
今年4月,广州也透露了不再批准新建经济适用房的消息。
>>专家观点
经适房并轨应慎重
对于保障房并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目前保障房名目繁多,确实可以考虑并轨,但租的和销售的保障房是否能并在一起情况却比较复杂,应该慎重。
顾云昌说,公租房和廉租房完全可以并轨,经济适用住房并轨比较复杂,因为经济适用住房是供销售的保障房,从中央的政策看来,尽管提出来以公租房为主,但是并不相当于销售保障房以后就没有了,这是地方上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的。
本组稿件综合《中国经营报》、中广等
经适房发展历程
酝酿
酝酿期始于1991年:当年6月份,国务院就在《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开建
正式开建在1998年:当时是房改的关键时期,也是房地产行业的起步时期,当时的商品房价格让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国家为解决工薪阶层家庭住房困难,启动市场消费,于1998年适时推出了经济适用房。
高速发展
1999年至2005年为高速发展期:这期间全国各地的经适房如雨后春笋般建成,开工面积和项目数量都在成倍增加,因房价相对低廉,逐渐成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重要选择。
质疑
2005年至2006年不断被质疑:当时全国各地冒出了许多“经适房小区出现大量闲置‘豪宅’”,“经适房小区内奔驰、宝马屡见不鲜”之类的新闻,引起全社会对经适房始建目的的质疑。
转型
2006年8月开始转型:当时的建设部称,经济适用房将一改以往出售的形式,面向低收入人群出租,租赁型经适房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