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这份看似最普通的愿望,在2008年下半年迄今的6年里,对两兄弟和他们的父母来说犹如一个遥远的梦。
比同龄孩子发育得小
6岁的孪生兄弟王鹏、王贺来自于扎那村一个贫困的六口之家,他们的父亲车彦军也是本村人,做了老王家的上门女婿,孩子也随了母姓。
车彦军的岳父有眼疾、年迈体弱,岳母患有气管炎多年,两人无法干重活,平日里只能简单做点家务,帮车彦军夫妇接送孩子上学。
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车彦军夫妇身上。自从2008年底双胞胎兄弟在兰州治疗肾结石康复回家后,在外面打工漂泊近10年的车彦军就没离开过岷县,“在家种地,或者去其他乡镇做泥水匠、打零工赚点钱,老人身体也不好,两个娃娃也要照顾,根本走不开。”他说。
车彦军和妻子从清晨5点多上山耕地一直忙到近中午才回家,他们将身上的竹筐卸在院子里,搓着满是泥的手。山上仅有的两亩地种着当地特产药材—当归和黄芪,这也是六口之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地处西北旱区,常年持续耕种且降雨稀少,近几年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了养家,车彦军夫妇不得不辗转附近乡村,靠给人做建筑杂工每天拿7、80元补贴家用,如此算下来,一家人全年收入仅1万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