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黎元老师给学生辅导作业
巩黎元老师检查校舍安全
巩黎元老师教育学生节俭、珍惜粮食
商洛日报讯(郑志财 查光锋)在商山脚下,有一位为了实现教育梦想而耕耘于教坛30多个春秋的合同制教师。他淡泊名利,将青春奉献给教坛30余载。
甘当“孩子王”
巩黎元1961年出生于丹凤县商山东峰村天桥山脚下,那里与山阳县一岭之隔,山高气寒信息闭塞,沟壑交错道路不畅。世代农民重负贫穷与落后,大山沟上下六十多里仅有两所单人初小,大人们奔波于生计披星戴月,顾不上孩子们的上学和求知。衣衫褴褛光着屁颠土丘沟壕滚爬打耍的木犊娃们倒是随处可见。好在父亲将懂事的黎元坚持供养上了高中,但因经济紧张的缘故迫使巩黎元也断了上大学的念头。巩黎元昼夜难眠,这天桥山下求学难啊!
虽说有初小,逃学流失的娃们历历在目,凡来初小教学的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到自己现在与大学无缘,甚是悲哀!面临着家乡乡亲没有文化导致的文盲和贫困,怀着让家乡木犊娃们走出大山的求知求学的希望,巩黎元咋说也按捺不住自己一颗滚烫的心。要脱贫要致富要找出路,唯一的办法就得让娃娃们多读书多学知识有文化,这首先要有一个称职的“孩子王”,于是充当“孩子王”的梦想在时至少年的巩黎元脑海里萌生了,他自愿地尝试着在家里教那些娃们识字学习。
上世纪80年代,恰逢丹凤县教师严重缺员,特别是边远山区孩子无人培养,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农村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一批合同制民办教师,解决偏远山区孩子教育问题。巩黎元踊跃报名,通过考试,1985年他正式被录用为合同制民办教师,当一个名符其实的“孩子王”圆了他那渴望已久的少年梦。
送孩子出大山
人的青春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梦想当然是绚丽多彩丰富浪漫的。然而,充当了“孩子王”的合同制教师巩黎元的青春梦想却是那么简单执着,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兢兢业业上好班,踏踏实实教好学,用自己的艰辛和和汗水将大山的学子早日送出大山。
1980年到2010年30年时间里,巩黎元把他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所有时间都是在单人初小度过。他曾经任教过的商镇东峰村幢上初小、平沟口初小,距离商镇街道四十多里山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至今仍是通村土路。2005年拉通电网,2011年修建手机移动塔。艰苦的条件没有让怀揣梦想的巩黎元畏惧退缩,相反更加磨炼了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心,他不顾亲友的劝阻,没有弃教经商,为了山里孩子们的未来,他毅然忍受寂寞,每到周日背着粮菜翻山越岭步行20多里路去教学,食宿在校一住就是几周。他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还要给路程较远的孩子烧锅做饭,当时还没有老婆的他既当老师又当“爹妈”,年龄小的孩子上厕所拉屎到裤子上他得亲手擦洗,有孩子感冒发烧了他得端水喂药背着送其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辛和汗水浇灌在商山深处一晃就是数十余载。提起巩黎元这个小伙,商山人家没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都夸他是个好老师,人人都说他是大好人。也正是有着这样朴实善良的心,他赢得了当地商山姑娘的芳心,如今她毅然默默无闻地支持着黎元老师的从教事业,总是独自一人扛着赡养老人支撑家务的行当。
当时,平沟口初小的校舍是土墙茅草屋,一次大风横扫屋顶被全部掀翻揭起,下雨天气满地泥水,学习用书、生活用品受损。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巩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上坡割草,反复绑扎修复。叫来老婆一并和泥糊墙,学修理桌椅板凳。课本紧张,他四处收集往届学生的旧课本当教科书。学校没有办公桌,他索性把自己家里的饭桌搬到学校;没有办公纸张,他就把自己上学时作业本中剩余的纸张拆下来用。他四处奔波,和村组干部商量,做群众思想工作,终于在暑假期间建起了结实的砖瓦房,解决了校舍问题。为了鼓励每学期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巩黎元老师硬是从自己月薪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中抽出百十元给他们买辅导资料、作业本、钢笔,手套、袜子、运动鞋等奖品奖励他们,要求他们成绩永葆优秀,走出大山,跨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掌握知识学习文化,争取早日成为栋梁之才回到家乡支援建设。
争做教育先锋
三十年如一日,巩黎元老师爱岗敬业克勤克俭,他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近几年,由于撤并校点的缘故,现已50岁有余的他被组织安排到商山脚下的大峪完全小学。在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浪潮中,巩黎元老师并不倚老卖老,他紧跟教育新形势,奉行“早”字当头,虚心好学,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迟。不因羞耻而下问,向年轻的教师学习课件制作,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上课等。翻开他的教案本,字迹工整,内容充实,环节齐全,方法灵活,设计科学,贴近考点,教学反思领悟独到,教学方法实用性强。每期单科教案本都在三本以上,并作为优秀教案在全镇教育系统进行推广。为不落人之后,他经常利用假期时间提前备写教案。曾多次在开学检查中受到县、镇领导的好评。为了保证自己所带学科的质量,他一直坚持用蜡纸给学生刻题印制检测卷,亲自批阅,查漏补缺,耐心辅导,一学期下来,他一人就用两盒蜡纸。对部分学习后进的学生,他总是给他们多开些“小灶”,帮孩子们解决某些问题,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孩子们学啊、练啊,有时把自己做饭的时间都耽误了。在商镇中心小学2012年11月常规检查中,他的检测试卷收集了满满一大纸箱,检查组成员颇受感动,并在常规检查通报中,将此作为典型全镇表扬通报。
当问及他这般年龄了为什么还是“工作狂”,他总是谦虚地说“时代进步了,我这是笨鸟先飞啊!”
巩黎元老师不仅教学工作卖力,事务工作也堪称学校的“顶梁柱”。每天,在起床铃未响之前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学校,加工分发各班学生的营养计划食品,一次未间断一年没失误。比如像学校“修理桌凳门窗、砌石铺砖、修剪花木”等之类的杂活,他更是不请自到,随时可见他在校园务工的身影。因此,同事们都风趣地叫他“巩师傅!”
无怨无悔做人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年53岁的巩黎元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这已经成为他终生的梦,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爱学校胜过爱家庭。
2010年期末考试前夕,他不幸积劳成疾,患病住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到他家里看望他,校领导临走时特地反复叮嘱他:“不要操心学校工作,一定要安心养病,等病好后再工作。”第二学期正月十六一大早,身体虚弱的他早早来校给学生报到,见到他两眼深陷,脸色发白,身体消瘦得厉害,一副大病未愈的样子,校长劝他回家继续休养,他深情地说:“生病这段时间,我很想念我的学生们,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啊!”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硬撑着阑尾切除手术并发腹膜炎后遗症的疼痛,弯着腰强忍着给学生们上课、辅导、批阅作业……
窘迫的家庭境况越来越逼近这位坚强的商山汉子。近年来,对于巩黎元老师来说,家庭不幸频频降临,妻子患萎缩性胃炎治疗多年至今未好,2009年又做胆结石切除手术,82岁高龄父亲患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二女儿2004年左臂粉碎性骨折手术费数万元贷款至今未还,颇为懂事且成绩优秀的小儿子即将面临高考,这一切的压力几乎使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工资的合同制教师巩黎元喘不过气来。然而他十分淡定,他不卑不亢,迎难而上。一方面给妻子做思想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给正在准备迎接高考的儿子鼓劲打气,鼓励儿子好好努力,争取高考取得好成绩。别怕,天塌下来还有老爸我给顶着哩!当礼拜天处理好一切家庭事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只属于他那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又精神振奋地拉开电灯,继续为下一周工作的开始备啊、写啊、改啊……为了教育后代,为了培育栋梁,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仍旧夜以继日的实践着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中国梦”。他深信,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更会关照像他一样扎根基层甘为人梯的合同制教师人群。
访谈结束后,巩老师匆匆回到教室,当我回首翘望时,发现他正拿着春节后晒干的窝窝头给几名学生讲“节俭”的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背诵的古诗句久久地回荡在商山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