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传统人文学院的注册率近些年确实下降了很多,不过一些以人文学科为基础而搭建的跨学科专业在过去10年不降反增,而这是否意味着人文学科的未来?这些跨学科的“新人文专业”包括科技医学史、女性学、性别研究。根据耶鲁的统计数据,这些专业的注册人数在过去十年从260人上升到了695人。因为“在校生认为这些跨学科课程对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媒体、政府和公众越来越看重工作,因此认为大学应教会学生某种特定技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把学生培养成有创造力和发展性的未来领袖。”美国教育专家奥克斯托比指出,“美国通识教育内容广博、基础坚实,通识教育的方向不会轻易动摇。”
有一说一
“弹性离校”不妨推广
苑广阔
南京的小学从11月1日起,将实行“弹性离校”: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可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均可实行“弹性离校”。学校还优先安排一、二年级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弹性离校”解决了部分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或者是孩子独自回家面临各种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家长而言,学校这样的人性化之举,自然值得肯定与欢迎。
“弹性离校”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实行“弹性离校”等于分流了学生的放学时间,一改往日家长接孩子时校门口路段交通拥堵的情况,既方便了家长,也方便了其他市民;一些孩子在父母下班之前回家,不但没有人辅导作业,还不安全。但是现在,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或者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免费兴趣班、特长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为避免有些学校把“弹性离校”时间变成了补课时间,或者是把给学生提供额外辅导、照顾变成“收费服务”的理由,南京市教育部门还专门出台管理规定,把“家长自愿、学校公益和规范办学”作为学校实行“弹性离校”的基本要求,这也就免除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说到底,“弹性离校”就是学校和老师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的同时,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种人性化举措,既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家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和谐。所以,完全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基础之上,为全国其他地方的学校所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