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国军队也在互联网上打开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形象的窗口。2009年8月20日零时,我国国防部网站上线试运行,开始第一时间向全世界的网民发布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权威信息、最新动态。
2011年8月1日,国防部网又依托移动互联网,开通了手机国防部网,推出苹果手机客户端。一年后,中国军网也推出了基于苹果和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及平板电脑客户端,从而使中国军队在互联网上的两大门户网站都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列车。
除了使用和利用互联网,我们还以互联网开发和运用的思路在军内建设了一批面向全军官兵、服务不同领域需求的军队内部网络。
在政治工作领域,全军政工网于2005年10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迈出了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2011年11月9日,全军政工网新版上线,增加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报等功能,使其逐步向全媒体网络平台发展。
虽然是内部网络,但全军政工网上的很多素材来源于互联网,而且还增添了大量结合部队实际和满足部队需求的针对性内容。正是由于融入了充满时代特色的信息元素,我军政治工作焕发出了更强的活力。
随着政工网进班排工程的不断推广,它利用自身覆盖面广的优势,还开设了许多新的功能服务部队官兵。今年6月7日,我军首部网络百科全书在政工网上线运行。10月14日,全军干部转业工作信息网在政工网上线运行,这是第一个面向全军的干部转业和移交安置工作专业网站。
在教育训练领域,我军军事综合信息网于2006年8月25日正式开通。依托该网,我军初步建成了集语音、视频、数据传输于一体的边海防综合通信平台和军事教育训练网络。这些军队内部网络的建设、完善与发展,铺就了我军迈向信息化的坚实道路。
军队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接入互联网,但是汇集教育、训练、学习、咨询、监督和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军队内部网络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与不足,成为消除军队“信息死角”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助力军营
互联网有序、可控、规范地进入军营,无论是给官兵个人生活与工作,还是部队的整体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的好处集中体现在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带给官兵最大的便利就是拓展了受教育的渠道。据悉,美国的21所军事院校和43所公立大学都为美军开办了互联网远程教育,参加学习的官兵多达50万人,每年都有很多官兵通过网上学习获得大学文凭和学位证书。
在借鉴外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参谋部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0年9月21日,联合开办了中央电大八一学院。这一天,成为我军士官在职学历教育的起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依托国家教育部的“中国教育科技网”建立的学院专业学习网站。时至今日,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八一学院所展开的士官远程教育已经让13万士官圆了大学梦。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官兵通过互联网参加了计算机等级、律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能的在线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军营互联网为满足官兵学习需求、提升个人素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互联网为部队管理者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辅助管理手段。曾几何时让部队管理者颇为尴尬的互联网,在军营走入规范发展的良性循环后,反而成为管理者的“好帮手”。一些聊天工具在当前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体的部队中广受欢迎,它们成为部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官兵之间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此外,官兵还可以利用这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说话”、“见面”,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资源活跃个人的业余生活,从而达到调节心情、稳定思想的效果,也更利于部队的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