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史官,是著名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作者。之所以说“一般认为”,是因为《左传》究竟是谁写的,一直是史学史上的一个谜,其实,有关左丘明的疑谜还不少呢!如关于左丘明的姓和名,几千年来就一直没有弄明白过。有人说,左丘明姓左,名丘明。还有人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及《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都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句。因左丘二字连文,朱彝尊《经义考》也据此断言“左丘为复姓,名明”。又有人说,左丘明姓丘,名明,左是左官职称。应劭《风俗通义》曰:“丘姓,鲁左丘明之后。”愈正燮《癸巳类稿》就由此推论说:“丘明子孙为丘姓,义最古无疑。后明传《春秋》而曰《左氏传》者, 以为左史官言之。”三说都有较具权威的史料为证, 2 0 0 0 多年的争议,基本就围绕此三说而进行。但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滕新才先生提出新说,即:左丘明姓左,名不详,字丘明。这使原已相持不下的论争更加复杂了。
滕新才的观点
滕先生是以中国古代礼制为切入角度的。他认为,先秦古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姓是作为同一血缘关系的标志;而氏则是姓的派生,代表一个氏族,是家族的象征。因此古人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所以,从姓氏起源这层意义上说,“左”惟有作为左丘明的姓氏才讲得通。它不可能是官名,因为如果 “左”指“左史”的话,那么《左传》一定会叫《左史传》而不是《左氏传》。它也不可能是复姓。司马迁笔下的“左丘失明”,纯粹是为了与上文“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保持行文上的对仗。滕新才先生的论述确实很有说服力,但却留下了另一个谜,即:如果“丘明”是字的话,那么左丘明的名是什么?看来,左丘明的姓名字号,仍是一个会令后人反复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