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待解之谜

民俗学家称速冻饺子源于沈阳过年习俗

民俗学家称速冻饺子源于沈阳过年习俗

2013-01-16 15:52:18

  时值冬季、尤其是在东北,买上几袋速冻饺子吃已成居家百姓的常见事,速冻饺子也在这个季节变得格外热销。对此,民俗学家、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研究员刘振操称,“我们今天吃的速冻饺子,就起源于老沈阳的年俗——冻饺子。”

  据悉,在清初,饺子是沈阳人不可缺少的过年食品,就是家里再困难,过年也要包饺子。“这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小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望。”刘振操介绍说,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寓意吃到如意、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早生贵子。

  刘振操还透露,明末清初时期沈阳的家庭,一进入腊月就要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尤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除了杀猪宰羊,就是包大量的饺子、粘豆包、馒头等,并且放在大缸里冻起来,以备从小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今天人们所吃的速冻饺子,就起源于几百年前辽沈地区民间过年的习俗。

  对于饺子的历史,刘振操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典故: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再下锅,煮熟后分给有冻伤的病人们吃。这样,病人从冬至吃到除夕,在抵御了寒冷的同时,也治好了冻伤。张仲景以“祛寒娇耳汤”救助饥寒贫病百姓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元朝时称饺子为“扁食”,清朝有“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称谓。沈阳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清初就已盛行。年三十晚上包好饺子,待到半夜子时吃,取“更岁交子”之意,表达了“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相关阅读
  • 2012年为有纪录以来全球第九热年份

      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15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该组织自1880年开始纪录全球气温以来的第九热年份,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仍在持续。  戈达德航天研究所表示,全球2012年的平均...

    时间:01-16
  •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泰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总部设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会15日呼吁泰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以保护非洲大象免受盗猎者屠杀。  世界自然基金会当天发布公报说,泰国禁止非洲象牙在当地销售,但泰国象牙的销售是合法的,这就给犯罪组织...

    时间:0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