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待解之谜

日内瓦湖如何由“死”变“活”?

2013-08-23 16:06:35 来源:

  美丽的日内瓦湖犹如一弯新月,镶嵌在瑞士与法国之间,抬头可见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峻峭雪峰。沿湖既有众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进驻,也有许多公园镶嵌其中,而日内瓦、洛桑、蒙特勒和埃维昂等名城也因它的存在更添风致。

  如此美景,让人很难想象日内瓦湖曾经“面目可憎”。上世纪60年代,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中,周边农林业大量使用农药,对地下水也形成严重污染;到70年代中期,湖中鱼虾近乎绝迹,成为“死湖”。1981年夏天,瑞士检测25个湖滨游泳区,发现其中9个污染严重,不宜开放。

  排污容易清污难。瑞士整整花费30余年,合政府、私企、民间团体和市民的九牛二虎之力,才使日内瓦湖恢复清澈,如今更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湖光山色,花木扶疏,宛若一幅迷人山水画卷。

  有感于走“弯路”付出的沉重代价,日内瓦湖区如今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文章。

  在法律规章方面,即使是经过处理的污水,也禁止排入湖中。此外,当局不但严格限制周边公园使用杀虫剂,也对周边的农林业使用农药进行规范,以减少耕作中氮磷肥的流失。

  至于大兴土木的重大工程,更是受到严格管控。目前日内瓦湖区巨大的交通流量只依靠一条湖滨公路和一座被称为勃朗峰的大桥。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议再建大桥或修建湖底隧道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有人建议在日内瓦湖滨地带建设人工海滩,以吸引更多游客。然而两个方案至今未获通过,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工程会破坏环境、同时有损湖区景观的完整性。

  此外,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国际间的通力合作,日内瓦湖横跨瑞士、法国两国,合作尤显重要。两国早在1962年就签署了保护日内瓦湖国际委员会跨境协议,合作出台相关法律,限制有毒物质使用等;同时两国还围绕防洪、清洁程序等课题展开合作研究。

  环境保护须同心协力,不过在旅游开发方面,两国则强调错位设计。即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发展不同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今,以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闻名的日内瓦、奥林匹克之都洛桑、音乐城市蒙特勒、世界文化遗产拉沃葡萄园、法国中世纪美丽小镇伊夫瓦、以盛产矿泉水著称于世的埃维昂城等,如同一串珍珠环绕在日内瓦湖之周,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