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研越来越国际化
柯莎能够在中国工作这么多年的原因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是,“现在想在欧美国家拿到科研基金很不容易。”她说,“这几年,中国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很多学生都愿意在中国工作,不再去美国了。而且出国深造的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回国。”
不过,在柯莎看来,中国研究机构和国外一流研究所还是有所差别。比如,这里的外国人仍然比较少。
“在德国可以同时做几个项目,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要记录,安排很详细。每个项目每个人用多长时间,每个人付出多少,都很明确,按工作时间能够拿到多少科研经费。”乌丽说。
她记得刚来中科院工作时发现,大多数中国科研项目在具体操作中没有详细时间安排,只知道项目的结束时间。
不过,中国的科学研究也确实在越来越国际化。比如生物所每周二会有一个很“西方”的交叉午餐会。各个课题负责人在一起吃免费的宫保鸡丁、鱼香茄子,有人曾用了5分钟办成了3件事。只要时间允许,柯莎都会参加,她喜欢吃馄饨。
当然,洋科学家在中科院也有一些“问题”要处理。比如由于不能解决退休金问题,柯莎每年还要向英国交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从2012年开始,虽然外国人也可以进入中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但有年龄的限制。(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