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北极真的会出现臭氧洞?

北极真的会出现臭氧洞?

2012-09-19 17:05:14

  新闻背景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臭氧总量是减少的,尽管这一带曾出现惊险空前的臭氧低值区,但是未达到“洞”的标准。那么,北极是否会出现臭氧洞?极地臭氧洞的出现会带来哪些新问题?

  “低值区”未必就是“洞”

  与南极的臭氧相比,北极的臭氧似乎更有几分神秘感。特别是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出现臭氧低值区,臭氧损耗创下历史新高。

  一时间,“北极首个臭氧空洞已经形成”、“史上最大北极臭氧空洞引发科学家担心,面积大如美国大陆”等报道铺天盖地,众说纷纭。

  陆龙骅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多年从事极地气象研究,曾5次赴南北极科学考察,对于极地地区的臭氧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此前国内外都有媒体报道“北极首现臭氧洞”,但他认为“很多媒体对此的报道并不确切”。

  “从目前观测资料来讲,只有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过臭氧低值区,在某一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来讲臭氧总量的含量要相对较低,但从气候平均值来看,没有低于220多普森单位(DU)。严格意义来讲,除了南极以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臭氧洞的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高登义研究员表示。

  陆龙骅认为,“臭氧洞是有严格科学定义的,并不是所有的臭氧低值区都能称为臭氧洞。”以南极春季出现的臭氧洞为例,“南极臭氧洞”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臭氧数值低,应在220 DU以下;二是低值区(低于220 DU)范围大,常超过百万平方公里;三是低值持续时间长,常为2到4个月左右。

  由此,他认为,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不能说“北极首个臭氧洞已经形成”,迄今为止,在北极还并未出现过臭氧洞。

  北极出“洞”并非不可能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全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南极臭氧洞是由臭氧消耗物质在南极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王维和介绍说。

  南极臭氧洞是大气动力、光化学和平流层冰晶云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也与大气环流, 特别是平流层极地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用大气动力学、太阳活动及大气化学等单个因素都无法圆满地解释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春季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有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陆龙骅表示。

  大气中存在人类活动排放的氟里昂和滨化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人为因素), 是春季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基础条件;春季南极平流层极地涡旋中的低温( 自然因素),是南极春季臭氧洞形成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平流层冰晶云表面吸附了大气污染物质,才能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在南极春季形成臭氧洞。

  陆龙骅指出,依据南极臭氧洞形成的两个条件,可以解释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是在南极上空春季出现了臭氧洞,在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并没有出现臭氧洞。尽管北极更加接近人类活动地区,北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也比较高,但是北极地区不满足或者很难满足形成臭氧洞的平流层极涡中低温的必要条件。

  南极地区是一块由海洋包围的冰雪大陆,而北极却是一片由大陆包围的冰雪海洋。海陆分布的差异,对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陆龙骅看来,北极春季没有臭氧洞,与北极春季平流层温度高于南极春季、平流层冰晶云等很少出现,以及北极地区大气臭氧的本底值较高有关。

  陆龙骅表示,虽然当前北极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臭氧“空洞”,但是在1997年和2011年北极臭氧的化学亏损基本上达到了生成臭氧洞的边缘,这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如果由于气候变化,使北极平流层温度更低,时间持续更长,那么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北极臭氧洞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 相关阅读
  • 北极东北航道“部分通航”时代已到来

      7月至9月,“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两度穿越北冰洋进行首次跨北冰洋调查,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为我国未来参与北极东北航道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和航行数据。9月17日,“雪...

    时间:09-18
  • 专家详解北极海冰快速“瘦身”原因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博士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至自1979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以来的最低值,这再次印证了北冰洋海冰正处于快速减少的状态。  美...

    时间:09-07
  • 我国首次在北极布放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日前在北纬87度39分、东经123度37分的北冰洋浮冰区首次成功布放了极地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记者6日获悉,目前该观测系统所采集各项数据信息已被实时传回国内,整个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时间:09-07
  • 中国科考队在北极高纬冰区施放低空探空仪

      为获取北极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当地时间29日下午施放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低空探空仪。  据记者在现场观察,低空探空仪由一只充满氦气的探空气球携带并以...

    时间:08-30
  • 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 今后数周或继续融化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2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北极海冰融化严重,剩余海冰面积创新低,而且今后数周可能继续融化。  这家机构说,北极海冰面积已缩减至410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9月18日历史...

    时间:08-29
  • 记者手记:浮冰区首遇北极熊

      25日上午8时多,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北部海域(东经25度43分、北纬81度3分),中国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科考船前方出现大片浮冰区,由于范围很大,作业站点又在前面,船无法绕行,只好以...

    时间:08-27
  • “雪龙”号进入北极高纬航线穿越北冰洋

      在完成对冰岛的正式访问后,“雪龙”号科考船于24日由斯瓦尔巴群岛西侧北上到达北纬81度的海冰边缘,目前正沿着北极高纬度航线航行并准备回国。这是中国船只首次由北极高纬航线穿越北冰洋。  &l...

    时间:08-27
  •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参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  参与本次科考、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蔡明刚...

    时间:08-24
  • 丹麦科考队抵达北极点采集数据

      据丹麦国家电视台23日报道,正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丹麦科考队22日晚间抵达北极点,以采集北冰洋海底有关数据,为丹麦争取北极主权寻求证据。  报道说,这支科考队上月31日搭乘瑞典“奥登号&rd...

    时间:08-24
  • 北极融冰速度远快于预期:10年内或全部消融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最近一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北极地区的冰雪正以比原先我们设想更快的速度消融。...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