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北极真的会出现臭氧洞?

北极真的会出现臭氧洞?

2012-09-19 17:05:14

  事实上,最近几年发现,在北极地区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偶尔也会出现臭氧小洞。这种现象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在北大西洋和北欧出现的次数比北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多,此外在我国青藏高原也曾出现过。臭氧小洞与天气系统有关,是动力原因产生的,“小洞”的空间尺度大都在1000千米以下,维持时间很短,大多仅1到数天。臭氧小洞的产生原因与春季南极臭氧洞不同,而且其时间、空间尺度也无法与春季南极臭氧洞相比,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臭氧洞。

  臭氧层恢复尚需数十年

  北极臭氧低值区虽未达到“洞”的标准,但接近或到达了出现“洞”的边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保护臭氧的深度思考和关注。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严重耗损都在向人类再次敲响警钟。南极地区除考察队员外,没有常住居民;人类多数居住在北半球,人们对北极臭氧减少的担忧是理所当然的。

  世界气象组织说,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许多破坏臭氧的化学物质已被淘汰,然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能长时间存在,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使它们的浓度回到1980年前的水平。在南极大气中,耗损臭氧的气体在2000年前后达到最大值,目前正以每年1%的速率减少。

  世界气象组织说,过去十年中,南北两极地区及全球的平流层臭氧已停止减少,但尚未开始恢复。预计两极以外地区的臭氧能在本世纪中之前恢复到1980年前水平,而南极臭氧层恢复则要晚得多。

  据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公布的南极臭氧公报显示,在9月前两周,南极臭氧空洞从不到100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约1900万平方公里。截至9月中旬,南极臭氧空洞小于去年同期,但大于2010年。南极臭氧空洞是每年冬、春反复出现的现象,它由平流层极低的温度和耗损臭氧的物质造成。

  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成品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时,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延伸阅读

  臭氧层空洞会带来哪些危害?

  臭氧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算太陌生,中学课本中曾经记载,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王维和分两个方面指出了臭氧层减少的危害:

  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是皮肤癌患者增多的危险,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其次是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最后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就已尝到苦头,只要他们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鱼也都是盲鱼。

  二是对生态的影响。首先是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其次是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最后是破坏森林。(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北极东北航道“部分通航”时代已到来

      7月至9月,“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两度穿越北冰洋进行首次跨北冰洋调查,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为我国未来参与北极东北航道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和航行数据。9月17日,“雪...

    时间:09-18
  • 专家详解北极海冰快速“瘦身”原因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博士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至自1979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以来的最低值,这再次印证了北冰洋海冰正处于快速减少的状态。  美...

    时间:09-07
  • 我国首次在北极布放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日前在北纬87度39分、东经123度37分的北冰洋浮冰区首次成功布放了极地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记者6日获悉,目前该观测系统所采集各项数据信息已被实时传回国内,整个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时间:09-07
  • 中国科考队在北极高纬冰区施放低空探空仪

      为获取北极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当地时间29日下午施放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低空探空仪。  据记者在现场观察,低空探空仪由一只充满氦气的探空气球携带并以...

    时间:08-30
  • 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 今后数周或继续融化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2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北极海冰融化严重,剩余海冰面积创新低,而且今后数周可能继续融化。  这家机构说,北极海冰面积已缩减至410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9月18日历史...

    时间:08-29
  • 记者手记:浮冰区首遇北极熊

      25日上午8时多,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北部海域(东经25度43分、北纬81度3分),中国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科考船前方出现大片浮冰区,由于范围很大,作业站点又在前面,船无法绕行,只好以...

    时间:08-27
  • “雪龙”号进入北极高纬航线穿越北冰洋

      在完成对冰岛的正式访问后,“雪龙”号科考船于24日由斯瓦尔巴群岛西侧北上到达北纬81度的海冰边缘,目前正沿着北极高纬度航线航行并准备回国。这是中国船只首次由北极高纬航线穿越北冰洋。  &l...

    时间:08-27
  •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参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  参与本次科考、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蔡明刚...

    时间:08-24
  • 丹麦科考队抵达北极点采集数据

      据丹麦国家电视台23日报道,正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丹麦科考队22日晚间抵达北极点,以采集北冰洋海底有关数据,为丹麦争取北极主权寻求证据。  报道说,这支科考队上月31日搭乘瑞典“奥登号&rd...

    时间:08-24
  • 北极融冰速度远快于预期:10年内或全部消融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最近一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北极地区的冰雪正以比原先我们设想更快的速度消融。...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