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走俏,手机上网越来越流行,我们迎来了“手机网络时代”。伴随手机用户爆炸增长、手机上网愈加便利而来的是,手机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类问题困扰用户
用手机下载一个象棋游戏,没想到却导致手机欠费。网友“冰雪聪明”近日在论坛上发帖称“在游戏下载安装过程中没有任何提示,手机欠费后登录运营商网站查询,却发现被莫名其妙扣了信息费。”
实际上,“冰雪聪明”在下载游戏时,也下载了捆绑在游戏中的手机病毒,导致了恶意扣费。
近年来,有“冰雪聪明”这样遭遇的人越来越多。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资料显示,约有120万的Android(安卓)手机用户曾遭受过恶意扣费病毒的侵害,人均遭受2次,每次平均损失6元,总计损失金额超过1400万元人民币。而恶意扣费病毒只是诸多手机安全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从2011年开始,中国手机安全领域开始真正进入“危险”局面。360公司副总裁李涛认为,目前手机或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四类:手机系统安全、手机通信安全、手机(硬件)安全和手机隐私安全。
手机系统安全是用户遭遇的最普遍问题。手机木马病毒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PC木马病毒10年的发展过程。36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2 年第一季度手机安全报告显示,Android(安卓)平台新增恶意软件及木马3336个,相比201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785%;被感染人数超过395 万人次,同比增长2369%。
手机通信安全是危害用户的第二大问题。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及“响一声”吸费电话在今天更加猖獗。以垃圾短信为例,2011年全年360手机卫士拦截垃圾短信总量为100亿条,而今年第一季度拦截就超40亿条,第二季度拦截量更是超过60亿条。
手机(硬件)安全也不容小觑。除因丢失或被盗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外,手机内的通讯录、照片等用户隐私数据的价值有时甚至超过手机本身的价值。
除此以外,还有手机隐私安全。手机丢失、手机中毒或他人偷窥都可能造成手机隐私数据泄露,而因手机隐私泄露造成的“艳照门”事件屡有发生。无论是去年底震惊全球的“CIQ间谍软件”事件,还是“X卧底”等手机窃听木马的肆虐,以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和游戏越权读取,甚至回传用户隐私数据等事件的发生,都说明用户面临的手机隐私安全威胁越来越大。
谁是“幕后黑手”?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技术的进步亦造成手机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认为,通信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与软件的开发与普及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手机病毒的制造和传播。据腾讯安全实验室发布的6月病毒报告显示,开放性的Andriod平台上的病毒已经占到病毒总数的84%。
手机病毒主要制造者的趋利性是重要推手。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副总经理胡振东说,“手机病毒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手机病毒的制造,到最后的盈利收入,手机病毒制造者能够从吸金链条上获得暴利。反过来,也使手机病毒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恶意软件、垃圾信息、隐私泄露、恶意扣费等等让人应对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