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直跟在美国的后面,先是追计算机,后追互联网,接着追云计算。什么时候我们去领先一把,这更深一步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时空的概念以及新文明的概念把握不好。
现如今中档汽车中的50%都已经信息化了,高档汽车则是70%。如果汽车的70%都已经信息化了,那么也许汽车产业就应该归工信部管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租车未来就是一个互联网载体,一个移动的大号手机。
将来的汽车会是无人驾驶汽车,根据乘客的定制开到目的地。而乘客就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去了。现在工信部非常重视车联网(实际上就是物联网的一部分),现在的车载信息屏将来则可能是导航、娱乐、购物、旅游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互动平台。
美国流行的是O2O(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模式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纽约现在的出租车实现的就是智能化调度,在目的地已确定的前提下,运用LBS系统,在网上进行速配,鼓励多人合乘,多人合乘车辆将可享用合乘车道。
信息城市和智慧城市就是指流动空间。美国在50年代的时候,因为城市污染的问题,城里人开始往外迁移。到90年代的时候,纽约的60%的人已经迁出纽约市,来到了郊区。互联网行业有个“梅特卡夫法则”,梅特卡夫本人就是在44岁的时候想明白了,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可以在郊区生活办公。
有了车,有了信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集中在一个重度污染的地方搞现代化了,我们可以在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去搞现代化。车和信息的流通,是中国未来10年城市化进程的新思路。未来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有信息专家参与,全方面的考虑这个问题。
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次浪潮。即将到来的这一次浪潮可能颠覆现有的苹果、谷歌这样的IT业巨头。下一步的机遇就会在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包括车载设备的智能化。车载设备的智能化,将会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工作。
人最关心的只有两个问题:时间、空间。如何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利用?现在的人们为什么更愿意住在城里,因为城市是个信息的集散地,实质上人们享受的是信息。如果能有效的解决信息流通的问题,那么人们为什么非要住在居住环境极不理想的城市?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用技术手段,对时空加以高效利用,那么必将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直跟在美国的后面,先是追计算机,后追互联网,接着追云计算。什么时候我们去领先一把,这更深一步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时空的概念以及新文明的概念把握不好。
我们对汽车的概念首先是“轱辘”,指的是它的运载功能。其次,汽车就是为了显摆,也就是它的“轿子”价值,轿车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我们坐车里面,我们的脑子在干吗?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个空间。那么汽车的效用就会被我们搞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汽车当成是大号的手机来看,它可以是一个工作场所、一个沟通场所、一个有意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