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淘宝中小卖家为了争取交易机会,向淘宝网总部递交了诉求书,其中一条是“要求废除淘宝信誉评价系统”,这遭到了很多网购消费者的反对。
调查显示,受访者依然把商品口碑评价当做网购首要参考指标,38.5%的人选择此项。受访者关注的其他指标依次是:商家级别(26.7%)、成交量(17.2%)、服务质量(7.6%)、商品图片(7.5%)等。
“虽然口碑评价不一定真实,但相对图片等其他参照物还是更可靠。”山东潍坊市民于女士认为,商家伪造好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取消评价体系对消费者更不利。“网购评价体系出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平台网站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调查中,52.2%的人认为目前网购网站管理不严;48.1%的人表示有关部门对网购缺乏监管;40.7%的人表示电子商务领域立法滞后;39.1%的人直言开网店的准入门槛过低,审核不严。
“在电子商务监管方面,现有法规缺乏针对性。”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延来认为,一些网店伪造好评的行为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可以算作不正当竞争。但目前尚缺少相关的司法实践,即使受损商家以此为依据打官司,也需要看法官怎样理解和运用法条,难保一定胜诉。
73.3%的人建议网购网站加强对商家的准入审核
“网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现在网购环境需要改善。”于女士期待,有一个安全诚信的网购环境,让消费者安心购物。
调查中,46.9%的人认为当前网络购物诚信环境总体情况一般,35.3%的人认为较诚信,16.2%的人认为不太诚信。
怎样完善网购市场信用体系?73.3%的人建议网购网站加强对商家的准入审核,并注重日常运营监管;71.2%的人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严惩涉嫌商业欺诈者;56.2%的人认为媒体应该对网购欺诈行为及时曝光;54.1%的人认为普通消费者要自觉恪守诚信评价底线。
曹磊认为,商品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一方面,商品评价对象应该扩展,要把平台、快递商、厂家等纳入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不应仅限于商品质量和店家服务,还要包括包装、快递速度、网页设计、营销活动等。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商品和经营者,给出更全面的评价。当出现问题时,也能尽快明晰责任,进行公平处理。
“完善相关立法,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引导网购市场健康发展。”张延来告诉记者,商务部和工商局已经分别在草拟《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督管理条例》,专家组提交草案中涉及到了网购信誉评价。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具有匿名性、数额小等特点,其中的纠纷不能只靠查处、起诉等方式来解决。“保障网购诚信,还需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媒体等,实现对电子商务多层次的立体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