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来机遇外,有专家提醒,如果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中国沿海地区成为泽国。
北极圈出现绿色植被
20年后,人类的北极印象或许不再是冰川雪橇,而是绿树成荫。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3月底发布的最新报告,未来数十年后北极圈以北一直到北极地区,极有可能被绿色植被覆盖。
上述研究报告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科学家们根据全球气温增长趋势,建立一套预测未来数十年北极植被变化的新模型。根据模拟研究发现,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以北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左右。
实际上,北极圈附近国家早已体现这种变化。80%国土面积在北极圈以内的格陵兰岛,虽然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可达-70℃,但近些年来这些地区夏季变长、温度更高,人们也吃到了自家产的新鲜蔬果。
厨师基姆·恩斯特还在今年吃到了自己种的草莓,这也吸引到丹麦王室成员来此就餐。他说:“我1999年第一次来到这里,当时没有人敢想种草莓,但如今夏季变得更暖和,时间更长。”
根据统计,在格陵兰岛南部地区,土豆商业化种植产量2012年超过100吨,是2008年的两倍;蔬菜今年的产量预计比去年翻一番;还有一些农民开始种植干草,牧羊场的规模得以扩大。
政界人士希望,格陵兰岛在食物方面能够减少对外依赖。“我希望气候变暖给牧羊业和农业带来诸多发展。”自治政府总理库皮克·克莱斯特说。
研究发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逐年融化造成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称,2012年北极地区夏季海冰的覆盖面积为340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的最低记录减少了18%,较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水平减少了50%。
而这一数据,也是自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冰盖融化北极熊“自相残杀”
不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并非全是好处。素有“北极精灵”之称的北极熊深受其害——依靠冰面为平台捕猎海豹的北极熊,由于北极海冰的融化,严重危及它们的生存区域。而在2004年,美国科学家甚至在波弗特湾发现了4只被溺死的北极熊。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面积缩小,北极熊生存和捕食海豹的冰盖面积不断缩小,捕食猎物变得越发困难,结果北极熊被迫同类相食。
而根据《美国地质勘探》杂志的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北极熊数量可能减少三分之二,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到2100年,北极熊将在地球上彻底灭绝。
然而,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北极熊,还有生活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裹好了,寒流将会持续到5月。”3月31日已进入夏令时的欧洲,到4月份仍在遭受暴雪带来低温和倒春寒的袭击,而本应春意盎然的北美也在3月下起暴雪。
3月份,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降美国。据美国NPR报道,美国东部地区3月25日忽降春雪,从费城到华盛顿的大片地区气温骤降,道路与空中交通受到影响。英国在3月中旬也出现30年来最大规模的降雪,在雪灾最为严重的地方,积雪厚度达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