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冬天也迟迟“不肯离开”。当地气象部门称,3月份莫斯科天气“异常严寒”,城市气温较同期正常气温普遍低8至9摄氏度,可能是近33年来最寒冷的3月。官方消息称,莫斯科3月份降雪量超过100厘米,这约占整个2012年至2013年冬季总降雪量的三分之一。
北极变化影响中国气候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高工陈峪解释,2012年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面积迅速消融,而冰面的消融会直接影响北极周边的温度和湿度。从气象学角度讲,冰面消融得越快,其周边气温下降得越明显,由此造成的大气所携带的湿度会更大。
对于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北极冰盖的最终消融带来的机遇是新航线的开通。有测算称,如果走北冰洋的东北航道,从上海出发到德国汉堡,将缩短约 45%的航程,这对九成国际贸易依赖海运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虽然并非属于北冰洋沿岸国家,但北极确实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北极的气候系统影响着中国大部分经济区域的旱涝风霜和季节交替。
举例来说,1957至2001年的45年间,冬季北极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北部等海区海冰普遍减少,鄂霍次克海冰增多,这造成极地气压降低,北极涛动趋于增强,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趋于升高。
实际上,随着北极冰川的快速消融,北冰洋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不副实的“无冰之洋”。“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全球海平面只要上升1米,中国沿海地区就将成为泽国。”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此前判断。
而根据记者从世界自然基金会方面获得的信息,北极地区持续变暖会造成全球性灾害,其中由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水泛滥会影响世界四分之一人口。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极气候变化方面的高级顾问马丁·萨默科恩博士在一项声明中说,这份报告表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极其必要和迫切,“如果放任北极持续变暖,那么很难说我们能否控制最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