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刘慈欣以自己虚构的外星故事迷倒了无数读者,可6月20日,他自己却被真实的太空迷住了。坐在电视机前,他像个追星族一样,眼巴巴地等待“太空偶像”的出现。
上午10点11分,他所期待的节目准时播出——来自神舟十号航天员的 “太空授课”。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授课实验。在距离地球300公里外的天宫一号,穿着蓝色航天服的航天员王亚平挥手面对镜头打招呼,成为第一位“中国太空教师”。而在地面上,这堂历时40多分钟的 “太空一课”,有超过8万所学校、6000多万人参加。
在大洋彼岸,王亚平作为太空教师的出现,也让曾经的美国宇航员、世界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颇为兴奋。在她看来,“太空探索和教育一样重要,宇航员与教师做的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探索、发现、分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给《中国青年报》的回复中表示:“我们成功完成的太空教师授课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太空教育项目也将可以见证类似的成功。”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从孔子开创教育以来,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刘慈欣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这是一种感召和象征,它是来自地球之外的课堂声音。不管课堂讲了什么,都足以激动人心。”
1986年,筹划好的太空第一课在爆炸声中提前终止
虽然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宇航员,现年62岁的摩根早已回到学校,重新做起老师。当她在两场会议间歇接到新华社记者采访电话的时候,还不知道中国的“太空授课”新闻。她语速飞快地提醒着:“我的下一个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可一听说中国也要有个女航天员像她当年那样到太空中讲课,摩根立马来了精神,一口气聊了近半个小时:“对于中国第一次太空授课,我跟你们一样感到光荣和快乐,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激动。”
2007年8月,摩根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授课。在那一堂20多分钟的太空课堂中,她微笑着跟地面上的学生讲述太空生活的样子,还满足了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要求,“你可以演示下怎么在太空里喝水吗”、“你们在太空里如何运动”……
不过,让教师进入太空,并不只有这些欢乐的画面。事实上,早在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就提出了“太空教师授课计划”,并在11000名美国教师中,选拔出身为小学历史教师的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作为太空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通过电视信号转播,给几百万学生上两节15分钟的太空课程。同为小学教师的摩根也参与了那次选拔,并成为麦考利夫的替补教师。
但是,这堂筹划好的太空第一课,却在爆炸声中提前终止了。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爆炸,守在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搭乘着包括麦考利夫在内7名宇航员的航天飞机,在空中爆炸形成一团橘红色的火球。
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美国叫停了“太空授课计划”,甚至还颁布了“普通民众不得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替补教师摩根回到小学教书,但是后来,她还是选择回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经过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带着麦考利夫当年准备的课程内容再次尝试,在太空中跟大地上的孩子对话。
“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希望了解和听到的问题寻找答案。我不能等。”摩根在一次采访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