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蛟龙”母船继续收集科学样品

“蛟龙”母船继续收集科学样品

2013-07-01 10:42:39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今天在距离南海海山区一天路程的区域作业。继6月29日海底采样后,船上的科研团队今天布放了CDT(盐度深度温度测量仪)和海水颗粒物过滤收集器。

  入夜后,3台海水颗粒物过滤器被陆续吊回甲板。科学家从仪器中取出一张滤膜,上面有少量灰色固体物。科研团队介绍说,每一台都在海中过滤了350升左右的海水。经过分析,这些颗粒物样本会为了解该区域的海洋生物化学信息提供帮助。

  由于最近海况不稳,“蛟龙”只在海山区进行了一次下潜。其余时间“向阳红09”船主要进行各种常规取样,包括从海底抓取沉积物,还有测量海水参数。

  今天白天到夜间,风雨渐大。由于台风路线比预计的更近,“向阳红09”船今晚将接着行驶至较远海区。预计至少两天才能返回海山区作业。

  • 相关阅读
  • “蛟龙”号在南海“蛟龙海山”下潜

    27日晚,技术人员对“蛟龙”号故障进行了紧张排查和检修,“蛟龙”号声学定位系统恢复正常。...

    时间:06-28
  • “蛟龙”号27日南海下潜作业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7日将在南海下潜作业,下潜作业海山没有名字,因此“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和随船科学家一致同意将这一海山命名为“蛟龙海山”。  记者...

    时间:06-27
  • “蛟龙”号再次抵厦门锚地避风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避风,再次下潜作业时间将根据南海作业区海况而定。  “蛟龙”号15日在厦门锚地避风一天,16日返回南海...

    时间:06-21
  • “蛟龙”号首位女“乘客”探海归来

      “蛟龙”号首位女“乘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群慧20日17时左右回到“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潜水器同时带回了冷泉区水样等。  杨群慧在...

    时间:06-21
  • “蛟龙”号再次抵厦门锚地避风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避风,再次下潜作业时间将根据南海作业区海况而定。  “蛟龙”号15日在厦门锚地避风一天,16日返回南海...

    时间:06-21
  • 蛟龙号潜水器今日首次搭载女性科学家下潜

    根据“蛟龙”号现场指挥部决定,6月20日,来自同济大学的女科学家杨群慧将搭载“蛟龙”号下潜到南海冷泉区。这是“蛟龙”号的第56次下潜,杨群慧也因此成为“蛟龙”号搭载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

    时间:06-20
  • 香港科学家乘“蛟龙”号返回

      搭载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9日17时左右返回母船,潜水器同时带回了蜘蛛蟹和冷珊瑚等珍贵海底样品。  19日9时27分左右,“蛟龙”号被布放至水中,大约...

    时间:06-20
  • “蛟龙”号搭载香港科学家下潜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9日搭载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下潜,邱建文也是“蛟龙”号的第二位乘客。  19日9时27分左右,“蛟龙”号被布...

    时间:06-19
  • 周怀阳:“蛟龙”号首位“乘客”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在中国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这个航次与以往海上试验最大不同就是搭载科学家下潜至海底实地观察和取样,服务科学研究。18日,“蛟龙”号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

    时间:06-19
  • 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成中国深海科研“利器”

      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正在南海一冷泉区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17日的首个潜次即找到了活动冷泉,拍摄到了冷泉区大量贻贝、毛瓷蟹和蜘蛛蟹等生物的高清视频和图像,并取得了部分样本。  航次...

    时间:06-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