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海洋局获悉,于2013年6月至9月开展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日前成功通过验收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验收专家组由国土资源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及海洋系统研究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认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意通过验收。
“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共完成21次下潜,38个站位常规调查,分别在南海、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开展了3个航段作业。航次共采集生物71种390只、结核161枚、结壳8块、岩石32块和沉积物180公斤等样品,对底栖生物分布、岩石及资源方面有了新认识。
专家组表示,该航次共移交样品137件,数据资料16册,高清照片2824张,高清视频927.5GB,电子数据资料总计1815GB。样品描述完整,分配情况较清晰,原始数据资料保存完整,汇交情况总体良好,符合有关资料、样品汇交要求和管理规定。
专家同时建议,进一步做好深潜航次科学目标及实施方案的论证工作,尽快探讨建立、完善潜水器利用机制,以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加快潜水器作业工具研发,以尽快适应和满足科学调查的需要。
2012年夏,“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