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蛟龙”完成第三潜将转战魏源海山

"蛟龙"完成第三潜将转战魏源海山

2013-08-13 12:21:39

  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完成了第三次下潜作业,除考察了海底资源外,还观测并捕获到六腕海星等多种海底生物。

  这次下潜作业的最大下潜深度是5273米。担任今天下潜主驾驶的是唐嘉陵,他操作“蛟龙”的机械手获取了一只直径超过20厘米的六腕海星以及海参、海绵等海底生物。另外还获取了6管海底沉积物。

  综合7日以来“蛟龙”号的三次下潜,科学家们发现,本区域海底结核尺寸不太大,但覆盖率很高。海参、海绵和珊瑚比较常见,其中海参尤其丰富。

  科考人员精心制作的生物诱捕装置,今日首显神威,从水深4700多米处采集到6只端足类生物。

  如果12日海况条件允许,“蛟龙”号将移至位于北纬9度48分、西经154度31分的魏源海山再次下潜作业。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春生研究员介绍说,清代学者魏源所著《海国图志》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理学著作之一,魏源海山是2012年由中国提名并经国际航道组织核准命名的海山,旨在纪念魏源对传播地理知识所做的卓越贡献。

  • 相关阅读
  • 记者手记:“蛟龙”携特殊设备下潜,展望深海采矿

      “各就各位——”当地时间8月7日晨7时12分(北京时间8日凌晨1时12分),“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下达各就各位的一级指令。这意味着“蛟龙...

    时间:08-08
  • “蛟龙”号抵达作业海区为下潜“热身”

      经过18天的航程,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母船于当地时间6日晨抵达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始第二航段作业。科考队在为预定7日的“蛟龙”下潜进...

    时间:08-07
  • “蛟龙”下潜前“热身”

      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9点,“向阳红09”船在海上停了下来。科考队员在前甲板用绞车将CTD(温盐深测量仪)吊入海中,进行了通电测试。  CTD是用于对海水盐度、温度、深度进行测量的精密仪器。国家海洋局...

    时间:08-07
  • “蛟龙”查体 状态良好

      “向阳红09”船今天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一大早,科考队员对“蛟龙”号实施了第二航段的首次开舱检查维护,对灯光、摄像机、推进器,以及声学系统等设备进行了通电测试,对用于吊装潜水器的...

    时间:07-22
  • 蛟龙远征再探海 东太西太续辉煌

      在圆满完成南海第一航段任务之后,“蛟龙”号潜水器19日从厦门起航,迎来一次长达两个月的远征。  未来两个月里,“蛟龙”号将先后赴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

    时间:07-19
  • 蛟龙远征再探海 从厦门起航为期两个月

      在圆满完成南海第一航段任务之后,“蛟龙”号潜水器19日从厦门起航,迎来一次长达两个月的远征。  未来两个月里,“蛟龙”号将先后赴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

    时间:07-19
  • “蛟龙”号远征太平洋 开始第二、三航段科考

      编者按 “蛟龙”号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完美收官,在厦门港稍事休息之后,今天再次起航。第二、三航段,“蛟龙”将分别在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太平洋海山区作业。...

    时间:07-19
  • 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将展开第二三航段任务

      18日,参加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的人员全部到船,母船“向阳红09”完成船舶加油加水及机器校正,食品补给到位,静待19号起航的命令。  与第...

    时间:07-19
  • “蛟龙”号厦门展“真容”

      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随同母船“向阳红9号”11日抵达厦门锚地,进行人员轮换和补给设备及物资。  1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向厦门民众开放...

    时间:07-18
  • 王春生:“蛟龙”号将让深海科研“活”起来

      按照任务安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生将于7月19日跟随“向阳红09”号船奔赴太平洋,参加“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的科学考察。出发前,记者采访了此次即将搭...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