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回顾展览、开办自己作品的研究机构,这些看起来都很像是功成名就、退隐江湖的大师们常有的举动。很多人都向周春芽发问,是不是以后就不再打算进行艺术上的新尝试了?对此,周春芽表示自己并不是要退休,创作上还是会继续朝前走,但自己从来不会故意想要去超越自己,不会故意追求变化。至少,在绘画的语言上,应该是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
周春芽说早年这些作品,卖出去之后也没有照片存档,几十年不见突然就在眼前,内心很激动。他还特意请来了当年“五七艺校”里,那位让他们对着李玉和石膏像画素描的老师。前两年,他甚至送一幅画给留学德国时的老师,再把画拿到保利公司帮老师拍卖了580万元,想帮他买个房子。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明星艺术家,围绕着周春芽的喧嚣从未停息。
在所有给予周春芽热烈评价的评论家看来,周春芽都是一个活力和内在热情的化身。无论作品还是本人,都是如此。但周春芽毕竟已55岁,作为一个个体的艺术家,周春芽身上,以及他不同阶段的作品当中,都留下了四十年来中国艺术潮流转变的痕迹。周春芽,乃至他们这一批艺术家,发轫于1970年代,苦闷潦倒于1980年代,而从1990年代开始云开日出。如今,周春芽像一个孤独的明星那样站在展厅里。他似乎和所有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都有关联,但当你面对着他,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对周春芽的赞赏和非议都存在着,放下偏见,走进展厅,就像看一个中国艺术的标本、四十年的艺术土层。从中看汹涌的市场,个体的艺术思索,各自在这些作品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以及,在困厄的早年,和声名鹊起的近二十年中,艺术家群体作出了怎样适应环境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