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这就是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亲亲相隐”的渊薮。
亲亲相隐最早见于汉宣帝时期的规定,即卑幼首匿尊长者,不负刑事责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详情】
相关新闻:最高法推广“田间法庭”
本报讯(记者邢世伟)案件双方当事人住在大山里、草原上,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到法院出庭,怎么办?法官将主动去大山、草原上,在当事人生活的地方审案。
近日最高法发文规定,将在全国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地推广上述巡回审判方式。
由于这种流动办案的审判方式地点各有不同,被形象地称为“草原法庭”、“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间法庭”。据新京报 (记者 邢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