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况还在继续。2012年10月20日,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拉开帷幕,共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的500余个大专院校和教育机构参与。这些机构来到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招收更多的中国学生。
“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们并不想错过。”来自西班牙商务办公室的首席分析师詹妮(Jenny Mendoza)透露。舆论认为,陷入经济危机的西班牙非常渴望中国资金的涌入,哪怕是以留学或者旅游的形式。
同样的,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在此次教育展上透露:“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前往德国。”去年,有23000多名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国外大学的面试官确实为中国留学生的造假和作弊感到愤怒,但中国留学生本来就是一桩大买卖。”江学勤透露。
显然,这种扭曲诉求的背后,难免会生出各种滥竽充数式的尴尬。
破解难题:口语面试
将诚信问题扩张至所有中国籍留学生,显然言过其实。南加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梅根女士(Megan Wang)常年在中国各地开展招生工作,“确实存在坏苹果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对学生有信心,关键是各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申请系统。”王梅根已经看到了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的改善,“我今年收到了许多学校和学生的承诺书,他们的申请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没有得到中介的帮助。”
而那些希望继续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学校,也在寻求改变。弗吉尼亚大学等美国高校均雇佣了中国地区的校友担任面试官,一对一考核留学申请者。这类举措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支持,北大附中副校长江学勤就不断强调,口语面试是辨别一个留学申请者“最好的试金石”。
2011年,VeriApp (Ver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s)机构与美国高校共同启动了针对中国留学申请者的材料验证系统。留学申请者需要在VeriApp的网站上在线提交包括成绩单、荣誉奖项、个人履历和推荐人在内的留学申请材料,再通过调查员对事实的核查后,生成一份证明材料真实性的认证报告。这份报告将作为学生的“诚信名片”,像托福、SAT成绩单一样被投递到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并在录取过程中为招生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尽管各方都在为杜绝造假做着努力,但部分中国学生仍有自己的打算。一位常年奔走于中国各高中、大学的面试官透露:“我们反复强调,任何人的作弊和造假,都可能会影响他所在的学校或者城市的留学申请诚信记录,进而影响其他人。但许多人对此并不在乎。”(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