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不是越多越好,要立管用的法、需要的法,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昨日,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副省长张道宏强调今后的立法工作要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坚决克服“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
204人因任前廉政法律考试不合格暂缓任用
近年来,我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统计,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每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近1500件,案件受理率达90%,通过调解和解而终止审理的案件在30%以上,纠错率近30%。同时,省监察厅推出的干部任前廉政法律考试制度,对2196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试,其中,204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任用或取消资格。
监督不力导致行政乱作为、不作为难以杜绝
“有的地方上级对下级的层级监督存在偏袒现象,行政追责不力,存在有权不担责现象,如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往往以‘集体决策’为由推卸责任,找不到‘挨板子’的人。”省法制办主任宋昌斌在工作报告中直言,监督不力导致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政令执行力不强,违法行政几无“成本”,行政乱作为、不作为难以杜绝。
另外,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普遍力量薄弱,有些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处于有名无实状态,也是眼下我省法制工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宋昌斌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压力、氛围和能力,包括“依法行政看不见摸不着,花大功夫难见成效”导致有些部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先决策后找依据,出了事再设法摆平。
着手考虑设立省本级行政复议委员会
克服这些问题,张道宏指出,全省应从六个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立管用的、需要的法,尤其是新立法规要在充分论证、调研基础上,坚决克服“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政府法制机构要坚持原则、加强协调,敢于对不合适的条款说不,该去掉就要去掉。”
在化解行政争议和解决矛盾纠纷方面,除了增加公信力和透明度,扩大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范围,还可以着手考虑设立省本级行政复议委员会。另外,强化行政监督,今后,要把群众反映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作为监督的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执法领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