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在种地看娃,下午就可能扛着摄像机、拿着“调查证”进行所谓“新闻采访”,这是几十个渭南农民去年一段时间的“另类生活”,他们都受聘于一家名为“华夏民生网”的私人非法网站。
日前,渭南警方破获一个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70多人的假“记者”团伙。这些人多数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农民,他们从该网站花数千元办到证件,为捞回成本,四处搜集基层单位的负面信息,以曝光为借口敲诈。
类似案件近年在各地屡见不鲜,假记者横行暴露出部分基层单位面对自身问题的不正常心态:息事宁人、花钱摆平,以及“不怕群众怕记者、不怕问题怕领导”的官场作风。
今年8月14日下午,渭南市站北路,某网吧进来一男一女,男的50岁上下,微胖、秃顶,手持家用摄像机,专找网吧里有小孩的位置拍。女的约30岁,表情严肃地对服务员说:“叫你们老板过来?就说有“记者”来采访。”
网吧老板闻讯赶来,女的拿出一本证件递给老板说:你们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上网,我们要曝光。证件显示,两人是“华夏民生网”的记者,女人叫周变丽,男子叫王新亮。网吧老板赶紧解释:“网吧里的未成年人是家长带着进来查学习资料的,不存在违规。”
女的把脸一拉:“你说不违规就不违规?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吗?明天就让你们关门信不?”
网吧老板赶紧赔笑脸:“生意不好做啊,两位就高抬贵手吧,有事好商量。”
女的这才变了态度,扬了扬手说:“这大热天的谁都不容易,你总不能让我们白跑一趟吧。这人不吃饭可以,车可是要加油的。”
网吧老板赶紧掏出500元塞到女的手中。女的也不推辞,冲胖男子招了招手,随后下楼驾车而去。
事后,网吧老板越想越感觉不对劲。随后向当地文化执法部门举报。文化执法部门这才得知,此前当地多家游戏厅、网吧均被该网站人员以各种理由收过钱,最多500元,最少200元。
渭南警方随后介入,一个以当地农民为主体、冒充新闻采访敲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的“假记者”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初步查明,该团伙涉案人员共计约70余人,涉案金额20多万元。
目前警方已查实该团伙敲诈事实14起,涉案4万余元,周变丽、张文丽等8名假记者被抓获,另有数人在逃。
保险业务员“承包”网站频道
“之所以花钱办‘记者证’,主要是想着做保险业务方便。”
今年57岁的男子钟某(因身体原因取保候审)是蒲城人,早年从事建筑行业略有积蓄。2008年,钟某移居到韩城生活。其间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中国公民新闻网”负责人王某。王某看到钟某赋闲在家,又喜欢文化行当,王某就建议其担任“中国公民新闻网”陕西频道的负责人。
11月17日,钟某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公民新闻网”总部在北京,他承办陕西频道期间,每年需给总部和王某缴纳1万元的“建站费”。另外负责在陕西地区给该网站发展工作人员,并给办理“记者证”。每证收取3600元。其中1000元上缴北京总站,1000元给介绍人,另外1600元由自己和陕西频道支配。
渭南警方查明,“中国公民新闻网”先后在陕西发展“记者”70余人,涉案金额20余万元,仅“办证”一项,钟某获利11余万元。2011年,因为利益分配纠葛,钟某终止了和北京王某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公民新闻网”被陕西有关部门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