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公民新闻网”而熟悉了网络运作流程的钟某,在脱离王某的节制后不久,于当年11月在网上注册“华夏民生网”。据渭南市有关部门认定,该网站IP注册地在香港,办公注册地址在西安,而实际办公地在韩城。网站的主办方为一家广告公司,公司法人和网站负责人均为钟某。如法炮制,钟某把他的“华夏民生网”也分为若干频道,并把“陕西频道”承包给了一个叫张文丽的女子,任命张为“陕西频道”总裁。
钟某说,浦城人张文丽是手下人介绍给他的。刚“入伙”时,他是“中国公民新闻网”陕西频道总裁,张是他手下的记者。因为都是蒲城老乡,所以相互比较熟悉。
蒲城人张文丽是该县三合乡杨庄村人,1970年生,目前离异。在当地村民眼中,张文丽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直到后来结婚生子。
2004张文丽经熟人介绍到蒲城县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至今,即保险业务员。2010年,张文丽在跑保险的过程中经人介绍认识了钟某,并支付3600元办理了“中国公民新闻网”的记者证。按照张文丽的说法,之所以花钱办“记者证”,主要是想着做保险业务方便。
网站频道“总裁”的“生意经”
“韩城俩女记者干得很不错,干了两年把车都买了。咱要向她们学。”
钟某和“中国公民新闻网”终止合作后,张文丽加盟了钟某的“华夏民生网”。做保险多年,能说会道社会交往广泛,正是看中这一点,钟某找到张文丽,将“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承包给她,由后者出任“总裁”。
多年的保险生涯,加之在“中国公民新闻网”期间的锻炼,张文丽自信自己可以比钟某做得更为出色。双方约定,张文丽承包“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三年承包费25000元。张文丽可以发展“记者”,每证收取3600元,办证费双方分成。
出任频道总裁后,张文丽开始“招兵买马”,为此今年6月份她还在自己任职的保险公司门外挂出“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的招牌。鉴于此前在“中国公民新闻网”的经验,张文丽给“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总结出了三条经营之道:一是发展工作人员给办理“新闻调查证”,或“新闻记者证”,每证收取3600元(个别熟人不收钱);二是利用媒体人的身份给人办事,收取好处费;三是找一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问题,以此向涉事单位“要些钱”。
程小建是蒲城县翔村乡六合村人,1972年出生,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2年初认识张文丽前一直在家务农。张文丽告诉程小建,自己开了一家网站,要给程小建办个记者证,没钱先欠着。程小建问办这证有啥用,张文丽告诉她说办事方便。比如说“可以免过路费,到旅游景点可以不要门票”。
初当“记者”,程小建还不敢跟张文丽出去,她的理由是要在家给两个读书的娃娃做饭。张文丽就给程小建做工作:“韩城俩女记者干得很不错,干了两年把车都买了。咱要向她们学。”程小建心动了。
2012年7月到2012年8月,拿着钟某颁发的“授权委托书”,张文丽先后聘用渭南各地20多名社会人员为“记者”,并给后者办理了所谓的“新闻调查证”或“新闻采访证”。由于这些社会人员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毕业,多年务农对文字实在陌生,以致后来外出“采访”敲诈闹出很多笑话:2011年10月该团伙(当时以中国公民新闻网记者身份)去某单位敲诈300元得逞后,给对方出示的收据上直接写着300元为“报光费”(曝光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