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艺术惠民的全新道路
如今的易俗社进入了一条全新的轨道,正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经典剧目传承、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的发展道路。易俗社现在不仅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而且连续三年坚持惠民演出,以低票价大力普及秦腔艺术。
在3月13日,西安易俗社被命名为非遗保护单位的授牌仪式上,国家文化部非遗保护司司长马文辉说:“易俗社在剧目的创作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在剧院的管理上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和完善的机制。易俗社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我们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部一直关心易俗社的发展和建设,文化部授予易俗社为非遗保护单位,就是希望从国家的层面来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很好地进行研究、梳理、解读、传承和发展易俗社的戏剧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表示,百年来易俗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特别是对秦腔艺术的开拓创新,对秦腔传统的继承弘扬,对秦腔文化的移风易俗,对秦腔核心价值的发掘和构建,形成了历百年而不衰的秦腔艺术精神——“易俗精神”,其本身就满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