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线上培训走得快更要走得稳

2020-08-12 07:21:47

来源:人民日报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线上培训,走得快更要走得稳(解码·在线教育)

  本报记者 魏 薇 姜晓丹

  核心阅读

  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是也存在课程参差不齐、教师缺乏资质、违规收费等问题。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在线教育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回归教育本位。

  每年暑假都是线上培训的招生旺季。今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语言培训到学科补习,从美术课到编程课,从小班上课到一对一直播,在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

  越来越多的课桌正在从线下迁移到屏幕前。不管是对家长、学生,还是对在线教育行业本身来说,都面临一个适应的过程。

  家 长

  看重课程质量和学习体验

  “之前对线上培训有些疑虑,选择的都是线下培训班。”广州市民张先生说,疫情期间,孩子一直在家,家长群里也没少讨论哪家网课好,“我也就报名试试看,没想到还真的改变了以前的想法。”

  张先生发现,孩子对网课很感兴趣,不用接送还能省去奔波,节约大量时间,“如果质量有保证,以后还会选择线上培训。”

  和张先生不同,北京的李女士是在线教育的老用户了。女儿在海淀区上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在线学英语,已经整整5年。李女士的女儿平时在线下学习钢琴、舞蹈等课程,今年上半年,不少需要面授的艺术类课程暂时中断,孩子提出多报些学科类线上课外班的要求。“家长能看出来各个教育机构对于课程的设计是不是用心。孩子的课我也在听,大部分老师都讲得非常清晰明了。”李女士自己也经常在线上学习,觉得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停课不停学”加速了大家对在线教育的认知与接受。有家长觉得,孩子听线上课的效果不比传统的线下课差。在中小学阶段林林总总的网课中,语言和学科类课程最受家长青睐。

  家长之间一般都会相互交流,了解机构资质,体验试听课程,最后决定报不报名。老师教得好不好,课程价格怎么样,孩子的学习体验怎么样,对视力会不会有影响,都是影响决定的重要因素。

  机 构

  继续探索更优的教学模式

  淘宝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和两个月前相比,平台上的暑期课程相关搜索增长了186%,这说明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在网上“找课”。

  课程供给加速涌入线上赛道,其中有线下向线上的迁移,有继续发力深耕的机构,也有瞄准利好、入手布局的互联网平台,还有的个人通过教育类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讲授课。

  池思远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办人。10年来,这家机构一直以线下教育为主,市场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今年上半年,线下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他决定尝试在线教育。

  不过,“由于规模和资金实力存在巨大差距,作为中小型教育机构,我们不能用短板去和一线机构的长板竞争。”池思远打算,未来还是继续立足线下,将线上课程作为有益补充,提高课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他看来,一些线上课程的本地化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并不一定适合当地家长,“本地的中小教育机构如果能将线上课程服务和线下本地化教学做好,还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

  池思远所说的一线机构,是一些市场占有份额比较大的教育机构。他们希望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继续探索更优的教学模式。“未来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我们在不断探索AI等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线教育机构好未来相关负责人介绍。

  用户需求大涨也推动在线教育机构的迭代和创新。现在的网课早已不是在线播放录制好的视频那么简单,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对一视频授课、线上名师主讲+线下老师辅导的双师教学等,都是比较成熟的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线上课堂的应用也逐步深入。“在线教育行业在技术、数据、模式等方面有积累,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在线教育机构作业帮相关负责人说。

  行 业

  留住用户需回归教育本身

  在线教育已然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产业。根据第四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

  资本涌入、“流量盛宴”,激烈竞争更是升级。面对获客成本高的普遍难题,不少机构陷入引流、“烧钱”大战,提供免费或者超低价课程,加大广告等营销投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火爆可能只是表象,“在这一次营销大战中,有多少机构能坚持下去,以免费引来的用户,有多少会变为愿意付费的用户,这些都尚待观察。”

  虽然热度持续攀升,但行业内机构和课程质量仍然参差不齐。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方树生说:“针对线上培训市场的投诉并不少见,课时超标、收退费不畅,有的平台甚至植入大量游戏等内容。”

  个人、机构一哄而上,短视频、直播平台跨界参与,也给教学质量的把控带来难度。“授课老师如果不具备教学资格,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在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方面,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陈斌表示。

  对此,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印发相关文件,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全面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招生对象和培训内容,治理包装“名师”、聘用在职教师、聘用没有合法资质的“假外教”等乱象,以及提前教学、违规收费、退费难等问题。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建议家长们多比较、打听口碑,不要匆匆忙忙就报了名,“我经常收到退课退费等相关投诉,但因为没有合同、单据等凭证,很多家长的维权之路并不顺利,希望家长不要一次性支付较高费用购买长期课程,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条款,保存单据。”

  “线上培训是非标准化的,与普通产品有区别,它需要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课程产生不同的体验感受,甚至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需求,”一家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认为,“机构必须要找准定位,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并且不断改进,才能跟得上用户需求。”

  此外,在线教育行业也面临“下沉难”的问题。“目前多数在线教育企业的学员8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根据我们的学员大数据,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中小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同样非常强烈。”作业帮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专家表示,随着学校开学,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恢复,学生和家长对线上教育的需求将趋于理性,到时能留住多少用户还未可知。对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资本和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回归教育本身的“持久战”,能否胜出取决于课程品质、教学能力、技术实力。

  • 相关阅读
  • 一支进口药近70万 罕见病“天价药”何时有望纳医保

      ● 新药研发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针对罕见病的靶向药物成本更高,加上罕见病患者群体小,极有可能出现亏损,药企往往“望而却步”,因此罕见病的特效新药一旦问世,基本处于垄断状态,且...

    时间:08-13
  • 24万从业者面临转型压力 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亟须调整

      今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   ...

    时间:08-13
  • 在线教育莫“越线” 对违法违规平台从严打击

      在线教育莫“越线”   向网课乱象开刀   本报记者 刘 峣 上海市一名初中学生观看在线教育课程视频。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异军突起,各类网课陪伴中国大中...

    时间:08-13
  •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建立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提升了近3倍   生态奇迹,咱这样炼成!(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28))   本报记者 刘 毅 赵贝佳 寇江泽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新华社记者 谭 进摄   收栏...

    时间:08-13
  • 中央政法委印发指导意见:用好司法政策 呵护企业发展

      保市场主体,政法机关应如何担当作为?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指导意见——   用好司法政策 呵护企业发展(法治头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②)   本报记者 张 璁   “要运用好执法司法政策,以稳...

    时间:08-13
  •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3个月 小区管理发生可喜变化

    蓟门里社区物管会成员正就社区治理发表意见。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本报记者 贺 勇   物业管理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被称为城市治理的“关键小事”。它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时间:08-13
  •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黄坤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

    时间:08-13
  •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权威访谈)   ——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本报记者 王观   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具体看,累计新增减税5414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9631亿...

    时间:08-13
  •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本报评论员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

    时间:08-13
  • 总书记要求我们发展产业促增收

      内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第一书记刘叶阳   总书记要求我们发展产业促增收(总书记勉励我们奋战一线——听第一书记讲述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辛本健 史鹏飞 张 枨      刚过晌...

    时间:08-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