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为何将实现“双碳”目标视作一场“系统性变革”?

2021-03-21 14:1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习近平为何将实现“双碳”目标视作一场“系统性变革”?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黄钰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5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如是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自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中国关于“双碳”目标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就一直备受海内外观察人士关注。

  此次,中国最高领导人再次点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将其视作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要求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最新表述再次表明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更是中国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这或可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基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难度。

  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深度脱钩,而中国当前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通道。有舆论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行的碳排放规模、行业结构、资源能源结构都表明实现“双碳”目标并非易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称,正是基于此难度,中国需要以减碳目标倒逼改革,在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

  例如,这一变革既要覆盖国家发展方式,又要覆盖社会生活观念,可谓“广泛而深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国家层面需要进行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公众层面需要认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消费行为促进市场主体进行低碳转型。

  又如,这一变革既要涉及“看得见的手”,又要涉及“看不见的手”。有业内专家指出,如果说碳排放监管是典型的政府行为,是“看得见的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是“看不见的手”,需要通过稳定的价格、活跃的市场,发挥碳交易对企业碳排放的约束作用。

  其次,从紧迫程度上看,进行系统性变革才能使得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曲线更为平滑,实现软着陆。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重中之重便是在“十四五”时期进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才能保障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把峰值稳定在合理水平,使得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更为平稳。

  林伯强指出,“十四五”规划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进行系统性变革意味着在实现碳达峰时避免“先冲高、后骤降”的减排路径,并以战略眼光配合碳中和目标。

  当前,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已被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中。15日的会议也将“十四五”定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并从能源体系、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等7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竹立家认为,“十四五”期间减排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峰值水平,从而关系到碳中和目标的成败。从紧迫性上看,唯有时下进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才能避免“碳达峰”成为“攀高峰”,并保障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平稳过渡。

  第三,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实现系统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

  半年前,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气候雄心峰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等国际重要多边场合,习近平一再宣示中国的“双碳”目标。

  外界评论认为,这一富有雄心的重大宣示,既表明了中国全力推进新发展理念的意志,也彰显了中国愿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新贡献的态度。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曾评论称,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必将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变革性影响”。路透社援引多家气候研究机构称,中国作出的“双碳”承诺,是多年来最重要的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更有权威数据分析指出,中国在2060年前碳中和,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至10年。

  “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视为系统性变革既是针对国内发展而言,又具有世界意义。”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指出,不少发达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是技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中国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我加压、主动进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这也为世界范围进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另一种参照与可能。”他说。(完)

  • 相关阅读
  • 多部门:金融机构不得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提供便利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民政部等2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得与非法社...

    时间:03-22
  • 重庆:5年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

      新华社重庆3月22日电(记者李松)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水利局获悉,2016年至2020年,重庆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35平方公里,通过系统治理让“山更绿、水更清”,全市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得到增强。  重庆...

    时间:03-22
  •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第18集:一面墙为何占据C位成为镇馆之宝

      战乱年代   一块写有什么内容的墙面   会让群众多次用泥巴和稻草糊盖   拼命保存下来?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了土地法令   1932年初,土地法令传到鄂豫皖根据地   当地苏...

    时间:03-22
  • 太空奏响“东方红” 接续奋斗勇攀高峰

      太空奏响“东方红”  本报记者 姜天骄  1970年4月24日,注定将被牢牢铭刻在新中国的史册上。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世界为之震惊。  ...

    时间:03-22
  •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陇中黄土高原的深山里,甘肃省武山县沿安乡初级中学的新校舍投入使用,暖黄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  ...

    时间:03-22
  • 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 全国19个路段公路封闭

      截至今日(22日)7时,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境内15条高速、2条国道共计19个路段公路封闭,具体情况如下:  内蒙古:G207扎哈淖尔段,G304通辽段;  吉林:G11鹤大高速白山东至大泉源段、...

    时间:03-22
  • 解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微模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一个研究所孵化超10家硬科技企业  ——解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微模式”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2020年4月,沪硅产业成功登陆上海...

    时间:03-22
  • 刘燕平,10岁被爱国将领父亲送到延安,后来把《兰花花》唱进了中南海

      “艺术就是要让人民喜欢,这是我们永不能忘记的初心。”——刘燕平  |作者:李璐璐  人物简介:刘燕平,1932年出生,陕西绥德县名州镇人,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1943年参加革命,主演过《白毛女》《雪海...

    时间:03-22
  • “赠给我的心上人李女士……”

      To my sweet heart ,Miss Lee。  (赠给我的心上人李女士)  May happiness be with you   throughout the New Year。  (祝愿新年快乐)  From Cheng Bing。  (陈斌)图片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这张...

    时间:03-22
  • “祖国的小朋友”和志愿军叔叔见面了!他们同唱了这首歌……

      几天来,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独家报道了92岁的杨庆久老人寻找69年前四位“祖国的小朋友”的故事,老人的心愿能不能实现也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就在昨天(20日),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附属精忠街小学,张淑萍、张淑...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