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白头到老!两代夫妻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1-08-03 21:1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林芝8月3日电(彭宁铃)“看!白头到老!”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甲央曲培的家中,老伴杜应芳一出来,甲央曲培便揭下帽子,示意大家看自己和老伴的一头白发。

  近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一行来到西藏林芝市波密县,走进了甲央曲培、杜应芳和周劲名、尼玛拉姆两个民族团结家庭。

甲央曲培和杜应芳在家中。彭宁铃 摄

  看,白头到老!

  甲央曲培今年74岁,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的老伴杜应芳今年67岁,是四川成都人。从1976年结婚,到现在,老两口已经一起生活了45年。

  1954年,两条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涉藏地区百姓告别了“鸟道羊肠、天梯栈道、溜索横渡”,迎来公路跑汽车的时代。

  后来,为了调运物资,西藏成立了专门跑运输的车队,甲央曲培是车队的修理工。到四川工作时,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杜应芳。

  “我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很照顾我的家庭。”谈到两人的结合,杜应芳眼睛湿润。

  1976年,两人结了婚。但在当时,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杜应芳为什么嫁到西藏。

  时间证明,杜应芳的选择没有错,两人一起生活的45年,没有红过脸。

  “我俩相当好。”甲央曲培说,结婚没多久,两人便回到了西藏,想到妻子在这边没有亲戚,只能依靠自己一个人,“我要把她照顾好”。现在,他年纪大了,妻子也会悉心照顾他,还会给他洗脚。

  生活中,有人向杜应芳夸甲央曲培的“好”。她回说,“当然好,不好我怎么会嫁给他?”

  甲央曲培夫妇婚后育有一子一女,杜应芳没有工作,甲央曲培就在外面撇柴火补贴家用,柴火十块钱一捆。两人就这样把孩子拉扯长大,虽然辛苦,一家人也快快乐乐。

  如今,老两口日子过得不错。他们的女儿在拉萨工作,儿子则在波密一所学校当了副校长,还有4个孙子孙女。一家人和和美美,每年都会回到成都过年。

周劲名一家。彭宁铃 摄

  “夫妻同心,黄土成金”

  西藏林芝波密县易贡乡的周劲名和尼玛拉姆则是一对年轻夫妻。

  “我从小就对西藏有种特别的印象,我想我长大后一定要到这里看一看。”周劲名是四川乐山人,从小就对西藏有特殊情感,2004年,当他从老家来到拉萨做厨师时,大概不会想到,他会在西藏收获爱情。

  2008年,周劲名随工作辗转到了易贡。易贡本地人尼玛拉姆就在村里开小卖部。周劲名经常在这里买东西,一来二去,缘分就开始了。

  “以前的女朋友想不到一起,但跟她反而能聊到一起,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周劲名笑说。

  在周劲名眼中,妻子很善良,从来没有说过谁的坏话,想过谁的不好,是个“肯吃亏”的人,这一点和自己很像。

  而相比丈夫的侃侃而谈,面对媒体,尼玛拉姆则十分羞涩,始终低着头不肯多说。周劲名教妻子“夸自己”,“你就说,跟我在一起开不开心,幸不幸福?我的性格脾气,平时对人的心胸如何?”她也只是笑。

  但当正式采访结束,和丈夫分开后,尼玛拉姆在自家经营的理发店里“悄悄”告诉记者们,丈夫周劲名“很好”。

  拉姆说,她曾有过一次“包办婚姻”,生活得并不幸福,以至于曾有过不再结婚的念头。“我们认识3年多,我一直没有答应他。”

  拉姆没想到,周劲名一直对她很好,家里父母和7个姊妹都很喜欢他。终于,在2012年,两人结了婚。

周劲名的大女儿和她获得的奖状。彭宁铃 摄

  结了婚,一个小家逐渐经营起来。起初,夫妻俩在租来的小木屋里经营小吃店、饭馆,生活状况不佳。

  “那时一天只有小吃卖得多一点,都靠附近的老百姓过来消费,营业额一天就一两千块钱,一家三四个人还累得不行。”周劲名说。

  辛苦攒了一部分资金后,通过借款和父母的支持,2017年,他们建了农家乐。除了卖蒸菜、汤锅,夫妻俩还经营起了家庭旅馆。目前,旅馆已有十来个房间,到旅游旺季,基本能住满客人。

  2013年,周劲名还带拉姆回老家学习了理发。村里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夫妻俩还对外租赁机械,以供打水泥路面、承包混凝土搅拌等工作。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多元化的经营让这个小家富裕了起来。如今,夫妻俩的农家乐一年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理发店每月能有5000元左右,机械承包一年也有20万元上下。

  周劲名说,将来,如果来到这里的旅客更多,夫妻俩还考虑建小型游乐园,以吸引更多的客人。

  如今,周劲名和拉姆的大女儿即将读四年级,小儿子即将上二年级。“两个都很聪明,品学兼优,每年都能拿到奖状。”周劲名自豪地说。(完)

  • 相关阅读
  • 新华热评:赓续红色血脉,将光荣传统永传扬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赓续红色血脉,将光荣传统永传扬  新华社记者刘硕   连日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持续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观。展览在带...

    时间:08-04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黄垚)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蓝皮书显示,2020年全...

    时间:08-04
  • 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各地防灾减灾综述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尽快恢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各地防灾减灾综述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胡璐  近期河南等地遭遇极端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农业受灾严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农业科技人...

    时间:08-04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四代人过江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 题:四代人过江  新华社记者王琦、刘艺、黄康懿  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贯穿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过江,是生活在北岸东嘎乡的人们,到南岸、到市区、到远方的必然选择。  东嘎乡加吾岗...

    时间:08-04
  • 国内多地出现疫情铁路部门如何应对?官方回应

      中新网8月4日电 国铁集团劳卫部副主任伍世平4日表示,针对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全国火车站严格执行属地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坚决杜绝不符合出行要求的人员进站上车。资料图:8月1日,旅客抵达铁路上海虹桥站后,出...

    时间:08-04
  • 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这位超级志愿者坚持了近30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丨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这位超级志愿者坚持了近30年  新华社南昌8月4日电 题: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这位超级志愿者坚持了近30年  新华社记者闵尊涛  ...

    时间:08-04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状况调查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施雨岑)为全面做好传统村落的火灾防控工作,提升安全隐患排查与防范能力,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近日设立活态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并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状况调查...

    时间:08-04
  • 铁路公安机关应对疫情不断织密站车“过滤网”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熊丰)记者日前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获悉,针对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要求全国铁路公安机关进一步做好站车疫情防控,加强与地方、铁路卫生防疫部门的配合,加大进站口、出站口...

    时间:08-04
  • 休假突遇洪灾,这个战士义无反顾冲在一线!

      多日来,互联网上类似这样的照片我们并不陌生。自河南多地发生汛情以来,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全力驰援河南抗洪一线,奏响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壮丽凯歌,这些照片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这双脚的主...

    时间:08-04
  • 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分中心在拉萨挂牌落地

      中新网拉萨8月4日电 (记者 贡桑拉姆)8月4日上午,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分中心(简称创新分中心)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挂牌落地。西藏自治区经济与信息化厅、西藏自治区...

    时间:08-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