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吊起火箭飞船”的工程师聂福全:人文情怀里有创新秘诀

2021-12-12 14:0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郑州12月12日电 题:“吊起火箭飞船”的工程师聂福全:人文情怀里有创新秘诀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

  “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史哲的爱好,人文情怀对我从事技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聂福全总结的“创新秘诀”。

  今年49岁的聂福全,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也是中国研究起重装备的专家。他和团队研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领域。

  1992年,大学毕业后,“理工男”聂福全入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之路。在此期间,让聂福全触动最大的是关键技术依赖进口,“无法忍受被人卡着脖子”。

  2009年,聂福全受邀加盟卫华集团担任副总工程师,主抓技术研发等工作。如何通过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为中国起重机“强体”“增智”,成为这一时期聂福全工作的重心。

  在聂福全与团队的努力下,十几年间,卫华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大为改变:产品从单一起重机械向港口机械、散料输送机械、智能停车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发展;产品市场占有率从10%左右增加到近40%;年销售额从十几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148亿元;发明专利增至1000多项;产品出口也扩大到159个国家和地区……

  让这位工程师自豪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精准定位、防摇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起重机行业的一张名片。

  “这项技术可以确保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误差小于5毫米,摇摆幅度减少95%以上。”聂福全介绍说:“在没有这些技术前,我们的重要航天器吊装、装配效率相对比较低,而且很难实现一次性精准定位、精准对正、精准装配,采用这项技术后,就充分解决了火箭的组装、吊装,火箭与航空器的组装以及箭塔的组装等技术难题。”

  目前,酒泉、西昌、文昌、太原四大卫星发射基地都有此项技术的身影,可以吊起火箭,也可吊起飞船。因此,聂福全格外关注重大航天器的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他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在他看来,此时也是考验和检验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时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让起重机吊起火箭、飞船也不是聂福全的终极目标。主持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轻量化特性的“新中式起重机”研究,进行核工业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将永磁电机直驱技术应用于起重装备上,围绕空间一体化智能物流装备、起重机器人、物流装备智慧管理等核心技术展开重点攻关……聂福全不断刷新着创新成果,也不停地走在创新的路上。

  在很多人眼中,聂福全工作一直充满激情,充满干劲。已近“知天命”年纪的他,仍然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的习惯。

  聂福全说:“要有一种奋斗情怀、一种人文情怀。”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很多诗歌,考大学时还差点选了考古专业,他喜爱文史哲,常想着把人文学科中的美学元素、浪漫元素用于产品研发。

  “不创新,毋宁死。在创新过程中如何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挥想象,都需要一些人文情怀。”聂福全说:“通过人文情怀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创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设计的产品逐渐接近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某些关键技术甚至领先国际。”

  因为在起重装备领域的贡献,聂福全拥有很多头衔,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技术研发与创新。“我只是一个工程师”,聂福全说,他所做的只是为了中国起重装备能“走得更远”。(完)

  • 相关阅读
  • 拆螺丝、即兴作诗……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

      面对面丨拆螺丝、即兴作诗……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90天太空之旅  宇宙浩瀚,探索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一直没有离开公众的关心和视野。就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之前,神舟十二号航...

    时间:12-13
  • 全民义务植树40年 共175亿人次植树超780亿株

      累计175亿人次参与 植树超780亿株  40年前的今天,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使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40年来,...

    时间:12-13
  • 媒体评知网侵权事件:违法,知否?欺客,改否?

      知网:违法,知否?欺客,改否?  “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近日,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

    时间:12-13
  • 如果能穿越,多想抱紧战火中的你们......

    家祭、城殇、国难,1937年的今日,南京进入至暗时刻。“祭”忆从那时至今,从不曾间断。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国行公祭,祀我殇胞,这份家国记忆,每年今时,我们都...

    时间:12-13
  • 国家公祭日,九个数字表吾辈心声

      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无数网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对昔日死难同胞的悼念,以及对祖国强盛和世界和平的期盼。  千言万语汇作了九个数字背后的心声,点击查看是否有你内心的共鸣——  1、一国...

    时间:12-13
  • 学硕缩招,专硕时代来了?

      万象  学硕缩招,专硕时代来了?  距离2022年考研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对于今年的“考研党”来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学硕缩招”了。近两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停...

    时间:12-13
  • 会8种语言,负伤23处……他在喀喇昆仑卫国戍边

      他是懂8种语言的军事翻译  也是带头冲锋的特战队员  曾经多处负伤  曾经写下遗书  一起认识卫国戍边的  特战精兵阿依邓  自学多种语言  能作战、懂沟通  新疆军区某特战旅的阿依邓·吐尔逊别克,...

    时间:12-13
  •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七年,调水量接近一条黄河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七年,调水量接近一条黄河  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本报记者 王 浩 范昊天 李晓晴  一渠清水连通南北,润泽广袤大地,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山清水秀的壮美景观,发挥了巨大的社会、...

    时间:12-13
  • 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5.3%

      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5.3%  “饭碗”端得牢 农民鼓腰包(乡亲们的身边事⑦)  本报记者 常 钦  核心阅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城乡融合发展,乡亲们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广,今年...

    时间:12-13
  • 各地稳就业促就业政策落地结硕果

      各地稳就业促就业政策落地结硕果  工作有着落 日子有奔头(这一年,我们获得感满满·就业)  本报记者 原韬雄 刘洪超 李家鼎  开栏的话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结今年民生工作成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