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逾20万尾中华鲟从湖北宜昌启程“回家”

2022-04-09 14:5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宜昌4月9日电 (记者 郭晓莹 董晓斌)“2022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约23万尾子二代中华鲟从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启程,“乘”着“滑梯”快速游入长江,奔向1800余公里外它们的祖辈生活的大海。

20余万尾中华鲟放流长江。周星亮 摄

  本次放流中华鲟均为三峡集团2009年以来繁殖培育的子二代中华鲟。放流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策略,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半岁,放流数量较往年得到大幅提升,并创下大规格苗种放流数量历史新高。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杜合军介绍,为加强对放流中华鲟的追踪与研究,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年龄、体长的中华鲟,在其体内外设置标记,开展放流追踪、海洋生活史研究等科研攻关,对中华鲟保护形成全方位支撑。

23万尾中华鲟在湖北宜昌市放归长江。景卫东 摄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被誉为“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近年来,中华鲟野生种群数量持续衰退,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多年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围绕中华鲟人工种群建设中的繁育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发育调控技术开展持续的科研攻关。2009年,该研究所成功突破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育技术。2021年,该研究所成功实现25万尾规模化苗种繁育。

  三峡集团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开展65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放流中华鲟近530万尾。2022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为系列活动,三峡集团在今年春季分三次放流中华鲟25万尾,3月26日放流约1万尾,4月9日放流约23万尾,将于6月6日放流约1万尾。

  “今年放流规模创历史新高,是各项技术与研究几十年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杜合军介绍,目前中华鲟研究所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育技术,建立了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突破了中华鲟性别早期鉴定技术,探明了中华鲟的性别决定机制,完成了中华鲟全基因组的测序,这些技术和研究在中华鲟种群管理和增殖放流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完)

  • 相关阅读
  • 我国各地抢抓农时 春耕生产有序展开

      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我国各地抢抓农时 春耕生产有序展开  不负春光,不误农时。连日来,黑龙江、陕西、青海、海南等地抢抓农时,在春耕春管中以科技为助力,为农户的丰收增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 ...

    时间:04-10
  • 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网上舆论升级,一些“洋专家”反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罔顾事实推销“与病毒共存”论,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科学,试图诱导“躺平”。  其实,躺平共存是侮辱科学,动态...

    时间:04-10
  • 多个省份援沪医疗队陆续进驻方舱医院 携手抗击疫情

      多个省份援沪医疗队陆续进驻方舱医院  充实医疗力量 携手抗击疫情(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本报记者 邱超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已有来自安徽、浙江、湖北、江苏等多个省份的医疗队进驻上海的多家...

    时间:04-10
  • 切实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

      切实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钟声)  广大缔约国应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开放签署50周年为契机,重申对维护和加强《公约》的政治承诺,并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采取实际行动,将《公约》要求落到实处  4月10日是《...

    时间:04-10
  • 坚守才能胜利

      坚守才能胜利(今日谈)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医务人员日夜奋战,挺在抗疫最前沿;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确保各项防疫和日常生活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快递员冒疫奔忙,做好居民生活物资配送服务;...

    时间:04-10
  • 心系祖国 志存高远

      4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年来,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嘱托,争分夺秒、刻苦训练,在冬奥赛场上敢打敢...

    时间:04-10
  • 河南: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戴口罩“入法” 7月1日起施行

      河南: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戴口罩“入法”  7月1日起施行,拒不戴口罩者将被罚款  本报讯(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王佳宁)7月1日起,河南省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佩戴口罩,否则将处罚款。这是...

    时间:04-10
  • 与村民们一起添砖加瓦——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乡村建设实践

      【设计的力量】  乡村建设的过程,是保护和发展不断深化和演进的过程,乡村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乡村生活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改造,不仅仅是风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其中包含...

    时间:04-10
  • 科技艺术:新专业如何面向未来

      科技艺术:新专业如何面向未来  【艺见】  日前,教育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二○二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中央美术学院...

    时间:04-10
  • 让人才之花绽放乡村振兴的沃野

      让人才之花绽放乡村振兴的沃野  【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编者按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各领域人才群体回信,对他们予以勉...

    时间:04-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