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行稳致远

2023-03-20 15:42:58

来源:中国网

  3月20日至22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俄罗斯成为习近平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凸显俄罗斯在中国外交布局和“朋友圈”中的独特地位。

  十年同行 引领树立国家间关系新范式

  建交70余年以来,中俄关系稳步提升,实现了“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其内涵与外延得到不断拓展,逐渐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元首外交在其中起到了战略引领与领航定向的关键作用。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履新后首访也是去俄罗斯,从而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维持深厚的个人友谊,保持高频次的交往和密切沟通,累计会晤近40次,有力推动了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战略协作持续深化。两位领导人的互动往来,在中俄关系史乃至国际关系史中留下了一段美谈佳话。

  2017年,普京总统为习近平主席颁授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习近平主席向普京总统授予中国首枚“友谊勋章”;双方还接受了对方母校的名誉博士学位。2019年,在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共同宣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赋予两国关系“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新内涵。去年以来,两国元首相继践行“冬奥之约”与“上合之会”,此次会面更是受到各界热烈期盼和世界瞩目。据俄方透露的信息,习近平主席将于3月20日下午与普京总统举行闭门会谈,21日进行正式会晤,期间将签署一系列重要双边文件,必将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淬火弥坚 深化中俄关系强大内生动力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旧危机交织叠加,而中俄关系并没有因一时一事褪色变质,而是经受住了风高浪急的考验,始终保持了蓬勃生机与活力,呈现出成熟、坚韧的宝贵品质。这背后正是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支撑着双边关系稳健前行。

  一是靠过硬的政治合作水平。中俄关系发展有其内在逻辑,不受第三方影响或胁迫,走出一条君子之交的光明大道。中俄均为世界大国,又互为最大邻国,有着平等信任、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传统友谊,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传承不断。发展高水平的中俄关系符合中国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两大优先方向,同时也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和人民意志,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具体表现为,中俄不仅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事务上也持有诸多相似或一致的立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俄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架构内协作,共同支持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抵制新冷战,肩并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是靠扎实的务实合作基础。中俄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本币结算强化了经贸关系的韧性。疫情以来,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在2022年创下1902.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增速接近26%,实现两国元首设定的2000亿的年贸易额目标指日可待。其中,能源贸易在其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俄罗斯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随着双方签署通过远东线路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未来,俄罗斯每年对华供应管道天然气量有望达到480亿立方米。

  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两国间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等界河桥相继通车,为畅通便利双方人员货物往来提供更多保障。中俄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在金融、农业、核能、数字经济、航天航空、北极开发等方面合作亮点频现,前景看好。

  三是靠稳固的社会民意根基。自2006年起,中俄开创了主题年活动这一新举措,互办“国家年”“旅游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体育交流年”等,民众参与广泛,为增进互相了解发挥重要作用。两国间已结成155对友好城市及友好省州,友城合作网络越织越密,科技、青年、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人文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是中俄相处的重要原则,独立、健康的双边关系将持续造福两国人民。可以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必将为双边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成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的里程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

  李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中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1月23日,游客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体验冰壶运动。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202...

    时间:03-22
  •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评论员观察)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上海浦东统筹利用政务服务、生活配套等各类资源,支持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重庆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

    时间:03-22
  • 以人民幸福安康为最终目的(评论员观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想...

    时间:03-22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提升至88%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为持续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2022年水利部安排832个脱贫县水利建设投资1106.4亿元,实施16550个水利...

    时间:03-22
  • 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结合黄河保护法将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我国纪念今年“世...

    时间:03-22
  • 天津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我们要铭记过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自信自强,艰苦奋斗,共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近日,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举办的天津市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自...

    时间:03-22
  • 山西组织万余名农技人员到一线服务

      本报太原3月21日电 (记者付明丽)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山西将组织省市县乡约1.4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每季度服务不少于10天。  此次农技人员下...

    时间:03-22
  •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实际承接市级赋权308项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贺勇)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日前举行的发布会获悉:随着最新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实际承接的市级赋权已达到308项,为推动政策措施创新和试...

    时间:03-22
  •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线行走)

      只有精准对接需求,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迫切、农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让乡村振兴路子更宽、集体经济发展更快、农民增收底气更足    最近,我和同事到基...

    时间:03-22
  • 群众有诉求  “一号通办”办到底(法治聚焦)

      核心阅读   深圳中院瞄准群众涉诉诉求多头受理、各自为战、难以及时高效解决的痛点堵点,将诉讼服务大厅、12368服务热线、信访维稳等涉及服务群众职能调整到新设立的群众诉求服务处,...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