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2023-06-05 08:5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6月1日至2日

  日程: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北京中轴线向北的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从楼下到楼上,步履匆匆纵览数千年。

  楼下,有以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命名的专题展。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绵帛、竹简,荟萃千载文明。楼上,一场攸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座谈会随之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

  思考的,也是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的时代课题。

  几位发言的学者,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的发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总书记专注倾听。

  有学者说,“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可水往哪个方向流,却是与现实的实践需要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的。”

  有学者说,“科技一往无前,文化则要‘瞻前顾后’。‘未来已来’这个词很流行,但不要忘了‘过去未去’。”

  有学者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

  回望,望向历史的深处,望向泱泱文脉、九州精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璀璨而久远的中华文明讲起。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他凝练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却又何止是在讲述文明?

  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他深刻分析“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却又何止是在聚焦“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他深入解读如何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却又何止是在诠释文化?

  贯穿这篇重要讲话的脉络精髓,是一条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由文明而思民族,去读懂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胸怀、气节风骨。比如,讲到统一性,总书记的这些话字字铿锵,直抵人心: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这个国家念诵着经史子集,走过了数千年;这个国家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过了上百年……穿越风雨,踏平大道,文明浸润于大国的筋骨血脉,融通于漫漫征途的步履坚实。

  路在脚下。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平静而充满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理论与实践,着眼的是治国理政的大文章。这篇文章,处处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总书记说: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千古文脉一华章,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始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所走过的路,更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苦难辉煌的文明史。

  这条路,认准了就大胆探索,一往无前。

  自信充盈其间。

  总书记作出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创新贯穿始末。

  这些话富含哲思:“‘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会场,凝神静听。这些来自各领域、各地区的与会者们,不同的认知和实践积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激荡出不同角度的思索,却有着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未来。

  他们将总书记的这席话记下,记在心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5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中洪关系实现“开门红”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郑翔)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国同洪都拉斯建交两个多月来,双方坚定履行建交承诺,共同推动中洪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

    时间:06-07
  • “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

    作为一名学中医的南非大学生,在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时,得知自己的画作获得大奖、登上太空……如此梦幻般的经历,映射出黑人姑娘思诺和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她坦言:“学中文、...

    时间:06-07
  • 长三角携手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

      本报合肥6月6日电 (记者巨云鹏、徐靖)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6月5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会议以“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全面总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

    时间:06-07
  • 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人民论坛)

      最近,两则消息令人振奋。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十五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画面;5月28日,...

    时间:06-07
  • 赓续中华文脉 泽被千秋后世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彰显中华文化神韵。  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

    时间:06-07
  • 一季度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3.5%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王政)工信部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软件业务收入24415亿元,同比增长13.5%;软件业利润总额2660亿元,同比...

    时间:06-07
  •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经济新方位)

      RCEP区域总人口、GDP总值、货物贸易金额均占全球比重约30%  全面生效将极大促进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重要作用,为...

    时间:06-07
  • 将拉中友好转化为互利合作机遇(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共建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增添了活力,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助力,得到地区各方的广泛支持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

    时间:06-07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

    时间:06-07
  •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首次权威发布中非贸易指数

      新华社长沙6月6日电 (记者张玉洁、张晨光)记者从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29日至7月2日在长沙举办,会期内将首次权威发布...

    时间:06-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