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谱写“以竹代塑”兴业富民新篇章

2023-11-16 08:2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卖竹子,纯利润都二十来万元!”冬日暖阳下,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天池村,种植大户李开明正忙着采收新一季的“斑布一号”竹材……收割后,这些竹材将被统一运往15公里外的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加工成竹浆纸。

从园区走向全国的竹浆纸“斑布”,已占据全国本色生活用纸30%的市场份额。眼下,园区正乘着“以竹代塑”的东风,布局竹纤维制造农业地膜新生产线,抢占市场先机。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让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二的四川看到了竹产业延链强链的新机遇。

“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

“12万元贴息补助,最快本月就能到账!”一见面,四川清竹源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朝林就向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局长唐廷俊“报喜”。

曾朝林账算得清:“按照目前每月每平方米两块多的物业费算,12万元贴息补助相当于减免了36个月的物业费,压力一下子小了。”

以探路竹产业发展路径为例,泸州市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纳溪明确“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的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竹产业+”理念,纳溪区把竹产业发展融入全区乡村振兴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等文件,将政策红利送到企业,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物业管理等问题20余个,并对未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专人跟踪解决。

“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中秋国庆假期,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又忙又开心,村里的竹文旅基地开业不到两个月,第一个长假就爆满,“销量翻了不止一番!”

竹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纳溪尝到了甜头:当地已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竹林人家、森林康养人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花卉产业园区、竹林名镇等文旅品牌20个,每逢节假、周末,游客慕名前来。

趁热打铁,纳溪逐步推行“基地种植—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竹荪、木耳、中药材、林下鸡等竹下生态种养殖业,兴业富民。

“关键要让从事竹产业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富起来。”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当地已建成林下生态种养基地3.45万余亩,预计亩产值增加4000元以上。

“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采1吨,现在靠机械,能采6到8吨”

“准备怎么改造?”11月14日上午,泸州市叙永县,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调研组来此调研。调研组最关心的是今年秋冬造林季,叙永能否完成竹林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统计显示,四川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835万亩,居全国第二。不过,长期以来,四川竹林单位面积竹材产出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省仍有约200万亩低产低效林,品种较差、灌溉等设施不足,导致竹林生长慢;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采伐成本高,农户“不愿采、不想采”。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每年四川有1/3的竹材处于闲置状态。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鹏介绍,竹材生长时间超过两周年,就进入了过熟期,生长速度变缓、竹纤维老化,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在孙鹏看来,想要抓住“以竹代塑”机遇,四川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如何激活闲置竹材?

“把路修通,把种植基地标准化,采竹子人工开支能减少一半。”广安市天池国有林场把2250亩竹林划分成15个小班,逐个小班核定标准行距、修通作业通道,让竹林采伐逐渐向机械化过渡。“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采1吨,现在靠机械,能采6到8吨。”林场负责人说。

今年10月,宜宾市江安县仁和镇开通了“竹林专列”,让采伐后的竹材“乘坐”单轨山地运输车下山,让每吨竹材减少人力开支80%,过去上万亩无人采收的竹林一下成了“香饽饽”。

“把竹产业加工列入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范畴”

“距离成功,一步之遥!”11月14日,广元艾竹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人声鼎沸……公司总工程师乔官芳牵头的清洁环保制纤工艺攻关项目,已经完成了实验,距离试产“指日可待”;按照新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还能把“一根竹纤维用出两根的效果”。

消息传到成都,正在召开竹浆加工新工艺研讨会的专家们直接改变了会议主题。在大家看来,“以竹代塑”,四川必须要攻克竹材加工新技术、拓展竹材应用新场景。

今年9月,《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要广泛启动生活用竹制品技术攻关,扩大竹材替代范围。

一些案例已被反复研究。2018年,宜宾市兴文县开发出酒店、餐饮、长途客运、家居等四大系列上千种竹制品。眼下,“兴文竹品”入选“天府旅游名品”,助力当地建成全国首家最全面的竹日用品交易平台——“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

“我们把竹产业加工列入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范畴,组织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四川还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强化企业品牌培育,鼓励开展原产地认证和公用品牌申报,着力提升“川竹”品牌。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6日电(记者韩墨 刘亚南)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同心协力 共迎挑战 谱写亚太合作新篇章》的书面演讲。  习近平指出,...

    时间:11-17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5日电(记者倪四义 颜亮 吴晓凌)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

    时间:11-16
  • 促进经济合作 深化融合发展

    江苏南京,扬子江畔,两岸企业家峰会永久会址——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宛如巨轮扬帆。日前,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两岸企业家峰会双方理事会成员、会员,两岸企业家、...

    时间:11-16
  • 亚洲最深井获高产油气流

    图为“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中国石化供图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冉永平、丁怡婷)15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2...

    时间:11-16
  • 扎实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夫孝,德之本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关注老龄事业的发展,为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社会氛围...

    时间:11-16
  • 安徽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本报合肥11月15日电 (记者吴焰、李俊杰)新时代新征程,怎样做好文化铸魂、文化挖掘、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化传播大文章,如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15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扎实...

    时间:11-16
  • 织密织紧医保基金监管防控网(政策解读)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 今年年底前将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

    时间:11-16
  • “带得走”的乡村文化能“出圈”(纵横)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内,孩子们正围着几位手艺人,观看各类非遗展示。20米长的剪纸长卷、方寸叶片上雕出的万千造型、瓷瓶上粉润柔和的色彩等,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

    时间:11-16
  • 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潜力继续显现(权威发布)

    “10月,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两方面来看,国民经济延续了持续恢复向好的势头,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继续显现。”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

    时间:1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