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板栗、油茶、苹果……森林“粮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2024-11-10 22:14:2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我国,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有几百种,因此发展森林食物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国家林草局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49个、林特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7个。

  在河北邢台信都区,村民们手持长竿和竹篮,穿梭在林间,敲打着成熟的栗球。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自规局林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 陈彦军:信都区有百年以上实生板栗大树5000多棵,我们不断从中挖掘优良种质,良种率达到90%以上。

  目前,当地年产板栗4.99万吨,还建设了年加工板栗5000余吨的生产线,推出了包括板栗仁、精装板栗、板栗酥在内的一系列产品,板栗产业年产值达到6.29亿元。

  油茶是我国传统木本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今年1—9月,全国完成新造油茶林371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265万亩,油茶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在江西广昌县甘竹镇的百亩油茶基地里,油茶果青中带红、红里透紫,闪烁着油润的光泽,村民们轻轻一扭,油茶果就落入手中。今年,东源村油茶基地总面积达400余亩,当地正在逐步打造油茶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东源村党支部书记 饶先明:我们通过农户自己种植,然后在我们加工厂进行加工,我们也帮他们进行代销售。目前我们的油茶能卖到一斤50到60元的价格,效益也比较好。

  森林食物丰富百姓“菜篮子”“果盘子”

  森林食物以其健康、天然、多元等优势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果盘子”。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的一片林地里,虽然到了立冬时节,但这里一片生机盎然,一簇簇赤松茸菇从泥土里冒出头来,酒红色的菌盖、白嫩的菌颈格外抢眼。今年王林在自家承包的苗圃里种植90多亩赤松茸,九月份播下菌种,十月底开始陆续出菇。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赤松茸种植户 王林:现在一天能采收300公斤左右,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0元,还供不应求。这个林地以前一直闲置着,种上蘑菇确实不错,多了一份很好的收入。

  目前,刘老庄镇林下种植赤松茸面积约260亩,采收可以一直持续到春节前,每亩可采收鲜赤松茸1000公斤左右。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国豪生态农场,树林下种植的白菜等蔬菜青翠欲滴,不远处的山坡上,花柴鸡、麻羽鸡有的在林间觅食,有的在树下休憩。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林长办公室主任 马强:种养循环优势明显,养殖废弃物可作种植肥料,还能让土壤肥沃,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种植产出的部分作物能当养殖饲料,形成循环链,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发展“林下经济” 带动森林食物提档升级

  目前,全国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在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在助力森林食物不断提档升级。

  眼下,云南昭通晚熟苹果正值成熟期。昭通苹果的总种植面积85万亩,当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采取苹果辅导员分片分区负责方式,指导果农实施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等措施。通过有机种植,苹果不仅外观饱满好看,而且口感更加清甜。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果农 李官生:品质得到提升以后,价格也得到提升,原来2.5元一斤,现在提高到5元一斤。

  在江西金溪县褐源村芳香种植基地,林农方克亮正带着社员们对芳樟割茬,基地种植了三种经济价值高、用途不同的芳樟树,芳樟气味浓郁,是提取樟脑油的好原料。

  江西抚州市金溪县林业资源保护开发中心主任 周复中:我们当地香料企业有100多家,每年需要芳樟树的用量大概10000多吨,种植香樟树一方面增加了森林的覆盖率,保护了生态,另一方面也增加原料供应。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新疆通过长期的防沙治沙实践,已经发展了以枸杞、沙枣、肉苁蓉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在于田县管花肉苁蓉国家示范建设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挖成熟的肉苁蓉。今年,于田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21.4万亩,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新疆于田县管花肉苁蓉种植基地负责人 陈金成: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肉苁蓉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年基地的产量预计达到每亩800公斤,农业产值达1280万元。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烨炜 杨滢)

  • 相关阅读
  • 中国与老挝将举行“和平列车-2024”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年度计划及中老双方共识,“和平列车-2024”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将于11月中下旬在老挝举行。这是中老两军第5次举行该系列联演,旨在巩固提升中老两军卫勤...

    时间:11-11
  • 来自月球上月壳最薄的地方 月背月壤现身中国航展!

      11月11日上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现场,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月壤样品在展馆亮相,这是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2024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

    时间:11-11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经济怎么看

     (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大家普遍关注热议。  从中,有人只看到了问题。分季度看,5.3%、4.7%、4.6%的经济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单看第三季度,7、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由此便对经济增...

    时间:11-11
  • 人民空军,生日快乐!

    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空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75载栉风沐雨,这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国空军,用热血捍卫万里长空,用青春奉献家国安宁。视频:中...

    时间:11-11
  • 24部门、19条政策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 “银发经济”潜力无限

      央视网消息:日前,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共提出19条政策措施,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中,首次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并...

    时间:11-10
  • 中国首个“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特展启幕

      中新社合肥11月10日电 (记者 赵强)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自强不息 美育报国——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岁月长歌”展览10日在安徽博物院庐阳馆启幕。11月10日,“自强不息 美育报国——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岁月长歌”展...

    时间:11-10
  • 专家学者北京共话脑机接口加速“接入”现实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机接口如何从科幻“接入”现实。  近年来,处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

    时间:11-10
  • 独家视频丨歼-35A来了!震撼原声、高清大图带你直击现场

    今天,万众期待的中国新型隐形战机歼-35A出现在珠海金湾机场上空,并进行了首次场地适应性训练。(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陶嘉树 陈羿伽)...

    时间:11-09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明年“六一”起施行!学前教育法来了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对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学...

    时间:1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