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丨科技引领!百年壁画的活化之路

2024-12-05 09:37:00

来源:海报新闻

记者:张大卫、赵鹏程、窦永瀚 编辑:蔡溦、高雪婷 美编:李龙淇

海报新闻记者 蔡溦 辛然 报道

壁画,因其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被学者称为“历史的画卷”。中国壁画艺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壁画,再到魏晋隋唐时期的墓室壁画、石窟壁画,以及宋元时期的寺观壁画等,都体现了中国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历史的画卷”展示了什么?

中国壁画根据用途可分为三类:墓葬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明代时期,寺观的兴建和佛道经典的刻印让壁画得到广泛发展。清代时期,壁画大多由当地民间画工行会组织绘画,他们结合民俗特色创造壁画,更加注重装饰性。青岛市博物馆现收藏着四组清代寺观壁画,以宗教人物与故事为主要题材,初步判断绘制年代为清晚期,国家二级文物,蕴含胶东半岛地区寺观壁画的独特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例如,在“天人巡行图”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壁画人物面容圆润,神态各异,体态婀娜,白马、麒麟等神兽威风凛凛、神采俊逸。虽然壁画中人物众多,但主从有序、疏密得当。整个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典雅,表现出细腻秀婉的特质和纤细柔和的审美意识。

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胡可佳介绍,这组壁画以工笔手法绘制而成,壁画的底稿用笔细腻,马匹鬃毛、人物发饰等细节修饰部位均发现了起稿线,后期绘画未见明显改动,充分彰显了当时画工在构图、绘画等方面高超的技艺。

图:“天人巡行图”中马匹上的起稿线清晰可见

另外,壁画历经百年,颜色依旧丰富多彩,也能彰显画工的高超技艺。胡可佳向海报新闻的记者介绍:“以‘圣母出行图’和‘天人巡行图’为例,壁画使用的颜料种类较多,除了常见的朱砂、白垩、密陀僧等传统矿物颜料外,还使用了当时最新的合成颜料,如立德粉、巴黎绿等近代颜料。十九世纪初立德粉、巴黎绿等颜料开始商业化应用,画工的技法也受到当时西洋技法的影响。由于未发现重绘迹象,判断该批壁画绘制于清晚期。”

为了让壁画更加栩栩如生,画工们匠心独运,大面积使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尤其在“圣母出行图”中,人物的衣纹和乐器上普遍使用了沥粉,在细节的装饰上还用了贴金,让画面不仅立体而且更加富丽,堪称民间画师佳作。

图:“圣母出行图”通过沥粉贴金后,历经百年依旧熠熠生辉

依据寺观壁画的粉本,壁画中的人物装束以明式为主,为了让壁画与众不同,清代的画工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小心机”。例如,与传统史书帝后服饰不同,在“圣母出行图”和“天人巡行图”中,人物服饰、冠戴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人物领子、袖口的边缘处有类似羽毛形状的装饰带,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

图:“天人巡行图”中的人物衣领有类似羽毛形状的装饰带

藏在壁画背后的爱国故事

这批壁画是在1950年由胶东文协移交给青岛市博物馆的。胶东文协全称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1938年9月9日,胶东文协于山东掖县(现莱州市)郭家店正式成立,曾走过掖县、荣成、烟台、青岛等多个地区,于1950年结束工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文协为了保护战火中的文物,在寺观墙壁上揭取下这组壁画,揭取过程中对壁画进行了分割,分别使用木质玻璃框架单独装框的简易固定方式保存。胡可佳介绍:“该批壁画揭取下来时背面平整,且背后有纸张和麻布贴敷。原木质框架在历史时期有效保护了这批壁画文物。”胶东文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令人意外的是,专家们还在第三组壁画的相框里发现了38张民国时期的报纸,这些报纸起到垫衬加固的作用。报纸年代集中在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报纸种类有《立报》《大中报》等七种,其中以坚持抗日、倾向进步、民国时期小型报纸中最有影响力的《立报》为多。这些报纸对研究民国时期青岛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科学分析手段介入传统修复工作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是保全和传承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价值蕴藏于文物本体。因此在项目一开始,项目组就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衍射微区面扫等多种科学分析设备对壁画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研究,指导保护修复工作。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研究馆员、项目负责人吴双成介绍:“该批文物分壁画、水陆画和民国报纸三部分。其中,对于壁画的本体保护,可分为画面拼对、支撑体制作及画面的保护修复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壁画是被切割保护的,所以修复师依据原切割缝两侧的绘画线条和色泽,找到对应位置,把壁画拼对起来,保证画面的完整性。

图:修复师正在对残碎图块进行拼对

其次,壁画的结构一般分为支撑体、地仗层和颜料层。但是青岛市博物馆的这组壁画只有地仗层和颜料层,为了方便日后的保护和展示,项目组采用航空材料——蜂窝铝板为基体,覆盖3mm软木层为缓冲层作为新支撑体,然后再使用原材料和工艺制作地仗层,粘贴原壁画。10天左右完成一组壁画的支撑体制作工作,为壁画提供了平整、稳定的力学支持结构。

最后,对壁画画面进行保护修复。该批壁画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污染物较少。经过前期实验,可使用蘸取纯水,滚动棉签对画面进行清理。这项工作比较繁琐、耗时,项目组几个人员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壁画表面的清理工作。

为了该批壁画后续的保护和展示,项目组还为壁画定制了一套展储一体的木质套匣,并在套匣边缘留有通风口,给壁画提供了良好的储藏环境。

新质生产力助推文物活化利用

传统的修复流程工程量非常大,非常辛苦。AIGC、三维扫描等先进技术,可以赋能传统的修复流程,在修复之前进行模拟实验、方案筛选,实现流程优化。青岛电影学院主要承担该组壁画的全程数字化信息化采集工作,借助高精密仪器,可以发现壁画中肉眼难以看见的一些裂缝、空鼓等问题,从而发现隐形的病害,再结合其他研究数据,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另外,由于壁画是被切割保护的,所以中间的缺损致使画面不完整,实际修复的时候,不会人为干预补上缺损部分。但在后续的博物馆展陈中,团队结合AIGC技术制作模拟画面,为观众展示完整的壁画,还原当年的辉煌风采。青岛电影学院美术与动画学院的教师樊愈佳介绍:“青岛电影学院数字化团队汇总了不同年代的文物、艺术品,训练出一个针对壁画缺失部位的模拟修复大模型。在传统的修复流程中,修复人员大概需要1-2周时间才能做出一组壁画修复方案。但通过引用AI技术,多台工作站并行,一晚就能做出1000-2000个修复方案。”

为了能让更多青少年看懂文物,青岛电影学院还创建了自己的影视创作中心AIGC实验室,通过扫描壁画数据,提取壁画内容的人物、服饰等元素,制作二维动画,使壁画中的神话人物,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卡通形象。同时,在二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三维动画的制作,可放在游戏引擎里,使用AR、VR的交互技术,在游戏中与用户产生互动。樊愈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AI复原项目,吸引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宣传和赏析,让科技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图:青岛电影学院根据壁画中的人物制作出三维动画

目前我国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本体抢救性修复,转化为系统的科学保护修复。青岛壁画的保护修复项目是集文物本体保护、数字化保护和预防性保护三位一体开展的工作。借助数字化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既保全了文物价值,也让古老的技艺、传说、民俗得以延续,同时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展现与交流,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无限色彩与深度。

(合作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青岛市博物馆、青岛电影学院)

责编:李云霞

审签:马 震

  • 相关阅读
  •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路风雨一路歌,“人民”二字始终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是非凡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变革的价值...

    时间:12-05
  • 西藏山南: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雅砻河畔绽放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才能拥有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来自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的藏族小朋友达瓦扎西说。在共康村,生活着汉族、藏族、土族、珞巴族等多民族群众。过去,村里老弱...

    时间:12-05
  • 看非遗嘎木卓舞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嘎木卓舞传承人阿龙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索县嘎木乡翁昂村,一群充满活力的男性舞者通过嘹亮的歌声和充满力量的“甩手颤踏步”的动作沿圈而行,反复对唱,歌声洪亮,表演行云流水,激情澎湃,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这正是嘎...

    时间:12-05
  • 文化中国行丨二次探查喀拉克尔遗址,在跋涉中见证热爱

    “裸露在外的水渠内宽90厘米,外宽110厘米,长12.8米……”12月2日,在位于洛浦县杭桂镇阿尔克吾斯塘村以北的沙漠中,和田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正在测量喀拉克尔遗址一处农田遗迹。喀拉克尔遗址位于洛浦县城东南13公里处...

    时间:12-05
  • “出圈”如何“长红”? 今冬“尔滨”冰雪季热点前瞻

    作为闻名遐迩的冬季旅游胜地,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景观、丰富的娱乐活动和浓厚的冰雪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延续上个冰雪季的“出圈”热度,今冬“尔滨”将推出哪些新举措?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冰雕雪雕“赛”起来“哈尔...

    时间:12-05
  • 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建成投运 我国今年新建油气管道超4000公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截至目前,新建的油气管道里程已经突破4000公里,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建设稳步推进。历时近10年建设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日前正式全线贯通。管道全长5111公...

    时间:12-05
  • 2025省级两会时间陆续公布 多地1月中下旬召开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邵萌)距离2025年仅剩不到一个月,各地也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会时间。据中新网记者统计,截至12月4日,全国已有20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省级人代会的召开时间,大部分定于2025年1月中下旬。...

    时间:12-05
  • 春节申遗成功

      新华社快讯: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间:12-04
  • 两岸清华师生在梅园共同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中新社台北12月4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4日前往新竹清华大学交流参访,两岸清华师生还共赴新竹清华校园内的梅园,拜谒、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今天,一进新竹清华的校门我就知道自己是回家了,体会到...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